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

ID:59413278

大小:1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1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比较法在初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比较历史现象的异同,发现本质规律,这种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记忆能力,驾驭史料能力和联想能力。关键词:比较法历史教学浅议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比较法在初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比较历史现象的异同,发现本质规律,这种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记忆能力,驾驭史料能力和联想能力。关键词:比较法历史教学初三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

2、)06(c)-0071-01比较法在初三历史教学总复习阶段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考虑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简单机械的背诵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和意义是不行的。学生应该做到的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概念,并进而探求出事件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试题,要求学生有较强分析概括能力。如组合型材料题等。因而,从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应试要求的角度看,比较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历史现象的异同,发现本质规律,这种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记忆能力,驾驭史料能力和联想能

3、力。心理学认为比较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认知活动,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认知主体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出历史现象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中的个性和共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是认知的基本途径。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由表及里思维过程,进行的是形式比较和内容比较。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进行的是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进行本质比较可以发现历史中存在的本质特点。通过比较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历史比较题在全国卷和地方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如1994年中,上海卷中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如何很好的解决这类比较题,培养学生宏观认识和深层

4、分析的思维比较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1教学实践中的做法(1)明确认识主体,扩大比较范围,做到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如,探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历史,除了比较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突破,比较均田制,租庸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可以发现封建国家抑制地主扶植小农的能力削弱,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衰落。比较赋役制度使我们对中央集权制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2)分析史料,明确考察中心。我们需要对史料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如列宁所说:“尽量确切地把两种

5、事实研究清楚,使它们在相互关系上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特别需要的是同样确切地把一系列的壮态,它们的连贯性以及各个发展阶段间接联系研究清楚。”如,如果不清楚了解中国维新变法和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的话,就搞不清楚在推动社会发展,两者发挥作用的差异。(3)坚持唯物史观,得出科学结论。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综合分析,归纳科学结论,探求出历史本原。比较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并且现象之间存在可比性是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两个基本条件。总之,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历史比较法的多元效,以求学生能力的增强

6、,以及能够建立脉络分明,概念正确,融会贯通的历史网络。2比较法的教学模式(1)纵横交结式。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空间交织成的网络即为历史。任何历史人物事物都是网络中的一个交叉点。当研究历史事物时,可扩散网络,以求全面了解。把握历史事物之间的纵横联系,分析归纳异同的教学模式即为纵横交错式。具体实施起来,以时间为轴,寻找历史交错点。或以空间为轴,探求处于相同或不同时期的相似或不相似的事件。如1861年的俄国改革和1868年的明治维新等,比较分析总结规律。采用纵横交结式教学,会产生三种方式,横向不同纵向同,纵向不同横向相同,

7、横向和纵向均不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点面结合,把握好知识的层次感,培养学生的联想力,以便增强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和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这种比较方式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比较抽象枯燥,在综合复习中应用广泛,能过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其研究主题多为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问题可简单陈述,避免过于繁杂。(2)承上启下式。社会历史的进步发展,无一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辩证否定的过程。只有对历史现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变化趋势和数量关系等重要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就是

8、所谓的用承上启下的方式进行历史学习。如,比较北魏的均田制,隋唐均田制。会发现其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不同时期的均田制都是在不触动地主利益的基础上,政府处理荒地,恢复生产,增加税收,巩固统治的制度。将分配的土地划为两份,一部分要在农民死后交还政府,剩下的可由子孙耕种。而农民就须承担服徭役兵役,缴纳租调的义务。承上启下式与纵横交错式中横向不同。前者主要是揭示历史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