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83390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4
《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高一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高1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 金色9月,又是1年开学季,各位老师们你们的教学计划准备好了吗。下面是1份高1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具体详细内容包括对教学思想、教材、教法和学情的分析等等,希望对每位高1数学的老师有1定的帮助。 1、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1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以下。 1.取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
2、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利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和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情势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换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利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1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构成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1定的数学视野,逐渐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利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3、构成批评性的思惟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1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良好传统的条件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期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以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显现方式,激起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豪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行,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
4、的应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惟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期性”与“利用性”:以具有时期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利用意识。 3、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干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习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和数学利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到达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视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行,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量养成其逻辑思惟的习
5、惯。 4、学情份析: 两个班1个普高1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示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重视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1步提高其思惟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缘由,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1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依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重视基础再基础,争取每堂课落实1个知识点,掌握1个知识点。 5、教学措施: 1.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公道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建
6、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动身,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应用对照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动身,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捉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温习检查工作;捉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重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4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利用意识及利用能力的培养。 俗语说的好,好的
7、教学计划是教学成功的1半,作为1名优良的教师,做好1定的教学计划很有必要。 高1数学个人教学计划模板 1、学生状态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1般,成绩以中等为主,中上不多,落后生也有1些。几个班中,从上课1周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爱问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上课效力不是很高。 2、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良好传统的条件下,认真处理继承、鉴戒、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