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

ID:593824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_第1页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_第2页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_第3页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_第4页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研究  摘要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活体培养法,取大鳍鳠肾细胞制成悬浮液。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经Giemsa染色,镜检细胞分裂相,结果表明:大鳍鳠染色体二倍数2n=56,核型公式为:2n=20m+16sm+10st+10t,NF=92。关键词大鳍鳠;染色体;核型中图分类号Q3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260-02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Bleeker)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主要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上游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

2、,销售价格较高,具有极好的养殖前景[1]。大鳍鳠为底栖性鱼类,喜群集,怕光,一般在晚上觅食,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虾、小鱼等为主食。大鳍鳠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通过对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大鳍鳠资源调查,发现渔获物中1、2龄的比重占46.3%,种群小型化、低龄化明显[2]。对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了解嘉临江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以为大鳍鳠的驯化繁殖、品种选育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5供试鱼种为2011年5—12月在嘉临江捕获的体长20~21cm、体重100~120g的活体大鳍鳠,在实验室暂养。共

3、30尾。1.2研究方法1.2.1制备染色体标本。给大鳍鳠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3μg/g·体重,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体腔,12h/次,24h后注射秋水仙素4μg/g。3.5h后断尾放血30min,解剖取头肾,使用0.75%鱼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连续清洗2~3次。将头肾在生理盐水中剪碎,静置,取上层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8min,收集下层细胞,加入0.075mol/LKCl低渗液,水浴锅中37℃条件下处理30min,1000r/min离心10min收集细胞。再用预冷的卡诺氏固定液(甲醇∶冰醋酸=1∶3

4、)固定30min,冰冻玻片滴片,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1.2.2核型分析。选取10个数目完整、长度适宜、分散较佳、着丝点清楚、2条单体适度分开、形态清晰的分裂相(中期)在1000倍下进行显微摄影,经photoshop7.0处理,确认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测量长臂、短臂,计算相对长度和臂比值,并按Levan[3]提出的标准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作出核型图。2结果与分析2.1染色体数目5选择不同个体的100个染色体,要求其清晰,分散良好,根据常规标准统计大鳍鳠染色体数目,即要求染色体众数占检测细胞数的75%以

5、上。由表1可知,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数目在56条以下、56条、56条以上的出现次数分别为7、83、10次,出现频率分别为7%、83%(2n>75%)、10%。因此,可认定大鳍鳠染色体二倍数2n=56。2.2染色体核型从核型分析结果(图1、2)可以看出,大鳍鳠亚中着丝点染色体(sm)、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分别为8、10、5对。其核型为2n=20m+16sm+10st+10t。根据Matthey的建议,中部和亚中部、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臂数分别计为2、1,其染色体臂数NF为92。从表2可知

6、,大鳍鳠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第1对(sm1)相对长度最长,为2.685+0.012,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的平均相对长度均较大,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平均相对长度较小。3讨论5对于大鳍鳠不同分类群、种类的比较,能够通过异同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获得,通过比较鱼类间核型的差异性,研究鱼类的亲缘关系。虽然当前对鱼类的进化研究已可以利用基因技术进行,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来演绎鱼类的进化关系,但核型的演化在判断物种亲缘关系、进化方面仍有重要作用[4]。从表3可知,鮠属、黄颡鱼属、拟鲿属核型组成比较相似,鮠属、黄颡鱼属、拟鲿属没

7、有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或较少(拟鲿属细体拟鲿除外),而鳠属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较多。李树深[5]研究指出,在特定的分类阶元中,原始类型有较多的t,特化类型有m与sm染色体较多。因此,与鮠属、黄颡鱼属、拟鲿属相比,鳠属较原始,但在核型特化上各属较一致,尤其是黄颡鱼属的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鳠属的大鳍鳠;拟鲿属圆尾拟鲿、乌苏里拟鲿、凹尾拟鲿、切尾拟鲿;鮠属的粗唇鮠特化明显[6-7]。小岛吉雄[8]研究指出,鱼类进化越处于上位,部着丝点染色体越多,染色体越收敛,端臂数少。大鳍鳠二倍体染色体56,比同科其他鱼类都多。其端

8、部着丝点染色体(t)为5对,而长须黄颡鱼、圆尾拟鲿、光泽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尾鮠、乌苏里拟鲿、切尾拟鲿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均为0对,长脂拟鲿、黄颡鱼、细体拟鲿分别为1、2、5对,大鳍鳠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数目明显多于本科其他属鱼类(细体拟鲿除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总共18对,结果与李川[9]不一致,有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