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706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供求不足已经成为日益焦点的问题。市场调查发现,企业更多的需求的是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而目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高校现有校企合作人才模式进行积极总结并分析已经成为目前高校专业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关键字】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
2、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和多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51.企业配合高校市场调研的合作形式意义有限。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到企业调研考察的例行操作,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一方面指导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更新,另一方面为后期的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
3、立以及企业用人奠定基础。然而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比较松散,双方结合不紧密。对于企业而言,高校市场调研的配合更多的成为了他们对在校学生进行广告宣传和提升社会知名度的手段。52.通过合作,校企资源共享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用技能。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享资源建立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已经成为校企合作最常见的模式。通过合作,学校通过合作提升了自身办学的实力;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到企业的文化,掌握到一定的实践技能,理解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学会了生存的根本;企业通过合作,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认同,节约了用人的成本,可以说这是一
4、种三赢模式的最终体现。然而调查发现,愿意合作的企业更多的是信息生产性企业,因此这种合作模式更适用于机械及电子生产类专业。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而言,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所以这种模式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般的计算机类企业技术含量都比较高,工作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做到即时上手,短时间内给企业创造效益;二是计算机类企业的用人量一般都较少,一个企业无法承接数十人的学生实习;三是企业考虑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外流,诸多涉及到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对于接受在校生实习的意愿度也并不大,即使校企达成合作,往往也是无薪实习甚至交费实习,所以计算机专业毕
5、业生很难一开始就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3、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科研团队攻关企业技术难题。这种模式要求学院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服务,企业为学院提供师生技术技能展示平台,提升学院产学研的能力。目前高职类院校和企业之间针对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已经开始,全国范围内已经涌现出部分院校和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所以这种模式未来的前景将越来越好,校企之间的合作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但是科研往往是高职院校的软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所以要普及这种合作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来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中
6、最成功的一种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即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企业今5后岗位所需人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企业与学校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相关订单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作,企业最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用人的要求,同时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甚至参与到教学培养中,节约了企业成本。而学院通过合作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降低了学校的办学风险和成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了办学质量和在社会中的美誉度。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学校的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目前我院的计算机专业主要采用
7、“化整为零,相对集中”的订单人才培养方式,即在学生在大二下期,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才需求宣讲,本着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通过面试选拔出学生组建成小型的“***订单班”。进入大三上期,学校按照公司的需求制定授课计划,安排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含企业提供的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被派送到相应的岗位。经过我们近几年的尝试,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能进行这样合作的企业仍较少,参与的学生人数也不多,而且最后能真正被企业选中并最终留在企业的学生不到50%,所以此模式合作成本相对偏高,还不够完善,仍然需要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