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

ID:59359407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4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_第1页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_第2页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_第3页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_第4页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四:哲学与科学理论创新——物理学家的哲学心绪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中,科学理论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然而,这又是与哲学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让我们凝视过去,作一番审视。一、何为创造性:以薛定谔为例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其哲学观念,倾向于东方的神秘主义。这种哲学实质上是整体观,认为“一即多,多即一”,所有个体共享整体的信息。薛定谔把这种思想应用到生物学上,写了一本叫做《生命是什么?》的名著,直接启发了后来DNA分子结构的发现。薛定谔在其震撼世界之作自写的序言中,有一段极其精彩的话语:“一般都认为,一位科学家总是对某些学科具有深邃渊博的第一手知识,因而他是

2、不会就他不太通晓的论题去著书立说的。这就是所谓的位高则任重。可是,为了写目前这本书,如果我有什么科学家的高位的话,那我恳请放弃它,从而也免去随之而来的重任。我的理由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对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知识的强烈渴望。最高学府这个名称使我们想起从古到今多少世纪以来,只有普遍性才是唯一地享有盛誉的。可是,最近一百多年来,知识的各种各样的分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展开,却使我们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困境。我们清楚地感到,要想把所有已知的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在获得可靠的资料;可是,另一方面,一个人想要充分掌握比一个狭小的专门领域再多一点的知识,也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除非我们中

3、间有些人敢于去着手综合这些事实和理论,即使它们有的是第二手的和不完备的知识,而且还要敢于承担使我们成为蠢人的风险,除此之外,我看不到再有摆脱这种困境的其他办法了(否则,我们的真正目的将永远达不到)。”1926年,39岁的薛定谔第一次发表波动力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薛定谔方程,确定了波函数的变化规律。这些理论现在已经成为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有力工具,并奠定了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7薛定谔一生狂放怪诞,连他设计的试验都是如此类型,这个试验就叫“薛定谔的猫”: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一个毒药瓶,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发生衰变,

4、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这只猫必死无疑。科学家们知道瓶子中原子衰变的半衰期,也可以计算出原子何时衰变的几率,但不打开盒子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这只可怜的猫是死了还是活着。以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理论解释,这是一种死-生叠加状态。而以常人来理解,则恰如莎士比亚剧中的哈姆雷特王子所说:“是死,还是活,这可真是一个问题。”在薛定谔的脑中,书里,手下,科学就是这么和哲学必然的密不可分,也和他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据说他的这种创造性的激情,且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一连发表了六篇论文,不仅建立起波动力学的完整框架,系统的回答了当时已知的实验现象,

5、而且证明了波动力学与海森伯矩阵力学的等价,令整个物理学界为之震惊。对于此,薛定谔本人却坦承:他的科学工作常常并非是独创性的,但他总能敏锐地抓住一些始作甬者的创新性观念,加以系统的构建和发挥,从而构成第一流的理论:波动力学来自德布洛意,《生命是什么》来自玻尔和德尔布吕克,而“薛定谔的猫”则来自爱因斯坦。那么,一切来自于哪里呢?——思考!狂放不羁、自由放任、海阔天空、诡异瑰丽的思考,有一句名言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人类如果停止了思考呢?而现实中恰恰就有不思考的人,任凭行动指挥自己和自己的大脑,也任凭行动把未来确立在无意识和盲目的基础上。薛定谔则似乎是一直依从着自己的哲学心绪开始了他的学

6、术生涯的。他从叔本华那儿接受了古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并在这种信仰中追求自然的统一,追求自我与宇宙精神的统一。7他曾先后写作了《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科学理论与人》,《心与物》,《我的世界观》和其死后出版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哲学论著和文集,甚至一度设想过在教书之余,以哲学为主要兴趣,以至于被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西蒙尼认为“是我们世纪的物理学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哲学家”。这样的科学家形象,与当代职业科学家的技术化,工匠化,商业化和平面化趋势相比较,是否也会给我们若干启示呢?相关阅读:吠檀多哲学的崇高意境那么对哲学来说,真正的困难在于观察和思考的个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众多性。如果所有事件

7、都发生在一个意识里,整个情况就变得十分简单。如果那样,就会有某种给定的东西,就会有一个简单数据,而这个不管结构怎样不一样,决不会给我们带来像我们手中实际有的那样大的困难。我认为这样的困难不能在我们的理智范围里,运用无矛盾的思想来逻辑地克服。但是解决的办法很容易用语言来表达,那就是:我们所知觉的众多性只是一种现象,而并非实在。这也就是古印度吠檀多哲学学派的主要教义。吠檀多派用了许多譬喻来说明它,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