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

ID:59358284

大小:235.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4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_第1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_第2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_第3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_第4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面天气图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面天气图分析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可以了解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状况,进而判断天气演变趋势。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项目,通常包括海平面气压场、等三小时变压场、天气现象和锋等。一、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海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称为海平面气压场。海平面气压场分析,就是在地面图上绘制出等压线(即按规定把气压数值相同的各点连成线),从绘制出的等压线图上能清楚地表明气压系统在海平面的分布情况(图6-5)。(一)等压线分析规则等压线是等值线中的一种,具有备种等值线分析的共同规律,掌握了等值线分析的规则,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各种气象要素的

2、等值线分析。1.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2.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3.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4.在两高值区或两低值区之间,必须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最低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最高值。图6-5海平面等压线(二)绘制等压线的主要技术规定1.等压线用黑色实线绘制,一般每隔2.5百帕画一线,按…997.5、1000.0、1002.5…等数值序列绘制等压线。在同一张地面图上,等压线间隔应当一致。2.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当闭合

3、。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将各条并列的等压线末端排列整齐,起止于某一定的经纬线上。在非闭合的等压线的两端应标注等压线的百帕数值,如等压线是闭合的,则在等压线的正北端开一缺口,在缺口中间标注百帕数值,标注的数字必须与所在纬线平行。3.气压系统的中心位置,根据中心附近气压值和风的环流状况确定。通常高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值最高和风的反气旋环流中心处,低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值最低和风的气旋环流中心处。当最高(最低)气压值的位置与风的环流中心位置不一致时,应该考虑气压记录的准确性与风记录的代表性,综合分析确定。同时在低压中

4、心用红色标注“低”或“D”字,在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高”或“G”字,在台风中心用红色标注“台”或“”,并在标注字的下方标出中心的数值。4.绘制等压线时,尽可能参考风的记录,根据风压定律,等压线应与风平行。但在地面,由于摩擦作用,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这个交角在海洋上一般为15°,陆地平原地区约为30°。等压线应分析得平滑一些,避免不规则的小弯曲和突然曲折,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尽量避免互相平行过长而相距又很近。等压线分布从疏到密或从平直到弯曲,等压线的形状和间距应该逐渐过渡。5.当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明显的折角

5、或气旋性曲串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尖端指向高压的一侧。(三)地形等压线分析在平原地区分析出的等压线常显平滑而比较均匀。但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在迎风面一侧,由于空气质量的堆积,气压增高,背风面一侧空气质量辐散,气压减低,造成山地两侧气压差异很大,尤其冷空气在山的一侧堆积时,山两侧气压差异更大,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出现等压线不连续的情形。为了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地形所引起的,一般将这种等压线画成锯齿形,这一种等压线称为地形等压线。我国祁连山、南岭以及武夷山、台湾地区常出现地形等压线。常见的地形等压线形式如图6-6

6、所示。图6—6地形等压线1.绘制地形等压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当地形等压线很拥挤时,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连结起来,但几根等压线不能相交于一点,两侧条数应相等。2)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的一侧。3)地形等压线应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2.分析等压线时,首先要对全国的气压和风作概括的观察,找出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大体范围,并用铅笔轻轻勾画出高压或低压的草图。然后才在记录较多而且可靠的地区开始绘等压线,也可以从图的一侧(左或右)向另一侧依次绘等压线,切不可东画一段,西画一段,使等压线不完整,不匀

7、称、不乎滑。二、云和天气现象的分析云和天气现象的分析,包括云和天气现象的性质、分布情况和演变过程。为了一目了然地显示各种主要天气现象的分布,地面图上采用各种颜色铅笔勾画和标注主要天气区,其标注方法如图6-7所示,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勾画和标注某种云状的区域。在分析云和天气现象时,应注意地方性影响和季节性特点。例如,同样是在冷高压前部,同样有偏北大风,但在干燥地区就容易出现扬沙,而在潮湿地区就不易出现,在北方春季容易出现扬沙,而在秋季就不易出现。此外,还应注意云和天气现象的日变化。图6-7主要天气区的表示方法三、锋

8、面分析锋面分析就是确定锋的存在和它的位置、性质、强度及其变化情况等。锋是冷、暖气团间的过渡区,因而穿越锋面所反映的各种气象要素的不连续,是确定锋的主要依据。1.温度:锋两侧应具有较大的温差,冷区温度低,暖区温度高,这是分析锋的重要依据。但是,气温的代表性与保守性都差,会受到测站高度、天空状况、垂直运动的影响而造成虚锋。分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考虑。2.露点:锋两侧应具有明显的露点差,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