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56920
大小:19.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4
《山园小梅的诗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园小梅的诗意山园小梅的诗意【山园小梅】作者:林逋原文:(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跨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警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7/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注释:(其一)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3、暗香浮警: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4、
2、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5、合:应该。6、微吟:低声地吟唱。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7、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金樽:金杯。(其二)1、剪:剪成零碎7/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2、绡:1、生丝。2、生丝织物如:绡巾(丝巾,薄纱巾);绡衣(用绫绡制成的衣裳)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红绡不知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紫鹃放下绡帐,移灯掩门而去。——【红楼梦】3、点酥:点抹凝酥。4、
3、点:点抹5、酥: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酥酪。酥油。诗意: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警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7/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赏析:这组诗在【宋诗纪事】里题作“梅花”。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跨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
4、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7/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警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
5、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騷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
6、多少騷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7/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警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7、。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
8、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7/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