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5357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9
《关于蒸汽管网输送中损耗量控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蒸汽管网输送中损耗量控制探析 摘要:集中供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如何降低供热管网蒸汽损耗更是一个系统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主要从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市场开发、计量管理、经济调度、监督执法、运行管理、改革创新八个方面阐述蒸汽损耗控制的相关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供热管网;损耗控制;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煤热价格严重倒挂,热电联产企业生产成本水涨船高,经营管理压力增大。在外部不可控因
2、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内部自控水平,通过内部自我消化将可控成本持续降低以抵消外部不利因素影响是优秀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思路之一。通过加强内部自控、提高服务水平、不完全把成本压力转嫁于广大市民也是公用事业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简述了供热损耗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工作实际,从管理角度着重分析了控制损耗的各项措施。一、本地区热电联产及供热管网损耗现状12本地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2002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11月进行资源整合,
3、2012年6月终归统一,截止至2012年底蒸汽管网长度达365公里。整合初期由于原来各公司相对独立,为了争夺供热市场,供热管网较为分散,所以蒸汽管网输配过程中的蒸汽损耗较高,且数据计算口径也不完全相同,为了更加准确掌握蒸汽管网输配过程中的蒸汽损耗,并逐步降低管网损耗至合理范围,自2009年开始明确了蒸汽损耗的管控责任单位,并统一了计算口径,经过不懈努力,蒸汽管网损耗呈逐年下降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理论上合理的管网损耗率应控制在5%左右,对于采暖季与非采暖季负荷相差明显、昼夜负荷峰谷比较大、管网覆盖居民及工商业
4、各类用户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供热管网损耗率应控制在15%以内。有效合理的控制损耗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入挖潜的空间极为广阔。二、影响管网损耗的因素影响管网损耗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前期规划、市场开发、工程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质量、施工工艺、表计管理、经济调度、运行方式、管道密闭、管道隔热、敷设形式、日常维护、消缺技改、监督执法、改革创新等方面。12如管网运行方面,由于规划设计等因素造成的热源厂锅炉容量配置、机组配置没有明显区分采暖季与非采暖季差别,即没有形成良好的高低搭配,给调度人员供热参数控制、
5、管网运行方式调节及各热源点负荷分配造成困难,有时因为个别用户用汽参数要求较高或用量增加,需要再启动一台锅炉,而夜间负荷过低,形成热备用炉频繁压扬火,造成资源浪费并产生噪音污染;本地区供热管网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部分环区供热管网,并非统一规划一次形成的,存在一定缺陷,如热源厂供热半径过长,造成沿程损失加大;部分管道管径按照远景规划流量设计与实际运行流量不匹配,导致管道中介质流速低疏水量大,热损增大;随着用户不断开发,部分管网存在瓶颈;供热覆盖面广,用汽单位分布较为分散,商业及办公用汽负荷变化大,淡季用户负荷偏低
6、,负荷稳定的工业用户所占比率较小,昼夜负荷相差较大都是造成热损增加的因素。这些都为调度人员确定合理经济的运行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控制热损措施分析控制热损需要关注的重要节点较多,本文着重从管理角度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市场开发、计量管理、经济调度、监督执法、运行管理、改革创新八个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及把握的重要环节,梳理热损控制的关键脉络。1、工程设计(1)设计人员需深入一线、现场勘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甲方、施工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提高设计方案可行性。12(2)新建小区热负荷均以成熟小区实际负荷选取,从
7、设计源头上优化换热机组、溴化锂制冷机组、水泵配置,减少后期运行成本。(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后期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设计与运行管理交流会,优化前期的设计工作。(4)优化新建、改造及联通管网方案的设计,根据前期资料,控制供热管径,确保设计管径匹配用户流量,减少后期运行损耗。同时做好跟踪,不断完善。(5)制定公司的热力工程材料及设备技术标准,对换热站、流量计、疏水等出台标准化图集,实现设计规范化、标准化。(6)新用户支线具备现场条件的计量仪表在设计时应尽量前移,由用户承担自身产权内的一次
8、网损耗与维修工作。2、工程建设(1)应根据施工项目特点编制切实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加强对施工质量关键点及施工质量关键工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优良。(2)依据国家、行业以及公司材料标准和采购合同,对进场材料严把验收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实行材料采购与材料验收相分离。12(3)加强检查力度及过程验收,及时联系规划设计、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实际运行承接单位参与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并实现过程控制及最终验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