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33757
大小:7.15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9-20
《同济_徐州临空产业区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阶段,把握机遇、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观音机场空中交通的优势,规划建设徐州市临空产业区,推动徐州城市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既是徐州城市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1解读临空经济2区域发展条件3观音机场发展条件4区域与机场双重驱动下的徐州势力圈5临空产业区功能定位6临空产业区空间规划7临空产业区发展策略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机场客流量和货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和机场所在城市及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依托于机场(特别是国际性大型机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
2、流等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临空产业临空经济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其产业结构包括与机场和航空运输直接相关或间接关联的产业,如直接为航空运输服务的产业、航空保税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零部件产业、出口加工业、现代园艺农业、商务、旅游和生活服务业等临空产业区就是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密集区。具体而言,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在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产业区域机场地区一般发展阶段1解读临空经济临空产
3、业区的空间模式根据临空产业区内不同的经济单元与机场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的不同,机场周边地区通常呈现同心圆式的圈层布局结构,在机场周边分为四个区:空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地区和外围辐射区,但这种结构随着机场通往市区的交通干道及联系成本的大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临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起步阶段-机场的功能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比较弱,临空产业除为机场服务的航空服务业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航空枢纽指向性弱,临空产业相对独立,很少存在相互间的产业关联,主要分布在空港区和紧邻空港区成长阶段-航空网络覆盖面扩大,机场综合性增强,临空产业区内高新技术
4、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明显强化,机场功能与所在区域的融合性加强,临空的外向型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新增产业主要分布在紧邻空港区和空港交通走廊地区成熟阶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成为临空产业区的主要产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结合成为航空产业集群,复合型的航空枢纽功能与区域经济完全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新增产业主要分布在空港交通走廊的沿线地区1解读临空经济建设徐州临空产业区的意义对所在地区和城市发展的意义通过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是徐州市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战略
5、对机场发展的意义第一,通过临空产业区的发展,改善机场设施、服务环境,增强机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第二,发展非航空业务,缓解经济周期、国际形势变化等对机场业务的负面影响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第一,充分利用航空运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保证产品、原料、人员以及信息传送和运输的及时性,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商品流通费用,提高竞争力。第二,利用临空产业区产业和要素的聚集优势,节约交易费用1解读临空经济2区域发展条件徐州临空产业区建设的区域发展条件要从徐州所在的江苏省域和苏北地区、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三个层次区域中的地位来分析2区域发展条件苏北地区经济发
6、展落后于苏中和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徐州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徐州的发展判断要实现江苏全省地域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要看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苏北地区经济要快速发展,作为“领头羊”的徐州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江苏省赋予苏北地区的扶持优惠政策将给徐州跨越式发展带来可能的支撑条件苏北地区与江苏全省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比较图苏北地区与江苏全省人均经济指标比较图徐州与苏北地区各城市经济指标比较图江苏省域和苏北地区2区域发展条件淮海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区内习俗相似,商品相通,拥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地理环境,且都位
7、于各省的边缘,由四省20个地级市组成2006年,徐州的经济总量排在第二位,处在济宁之后,与济宁和临沂同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00亿元的第一梯队2006年,徐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六位,处在莱芜、枣庄、泰安、日照和济宁之后2006年淮海经济区二十市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2006年淮海经济区二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淮海经济区2区域发展条件2000年到2007年的八年间,徐州的平均增长率为12.72%,处在淮海经济区二十市的中间水平淮海经济区二十市2000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淮海经济区二十市2000-2007年平均增长
8、率图淮海经济区2区域发展条件徐州地区生产总值占淮海经济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4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在淮海经济区中的比重为11.62%,到2007年下降为10.34%,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徐州的发展判断徐州要保持并加强在淮海经济区中的中心城市地位徐州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