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同频效应.doc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同频效应.doc

ID:59325718

大小:7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4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同频效应.doc_第1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同频效应.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同频效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本文试图阐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效应作用,全面提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同频效应学生主体    一、精彩不等于成效  我们经遇到和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某教师的课很精彩,学生都是全贯注听课,课堂上鸦雀无声。教师上课讲话要十分准确,板书预先设计好,提问要预先规定好,学生回答必须可以控制,课堂的进度必须分秒不差,铃响完课,教师上课像演"教案剧"表演的成分很重。精彩的课必须提前精心设计,课堂的各环节安排得非常紧凑,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讲解,学生被迫得只能跟着教师的指

2、挥棒走,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本人也到过一所重点中学参加一个教研活动,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某教师参加工作第三年教高三,平常上课比不上老教师上课精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够"专心"私下里议论交谈的也有不少,但高考的成绩却非常好。其实学生的不够"专心",有议论等,正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参与作用。只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谈、议论、提问、质疑,直接参与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课堂效果方能体现出来。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已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

3、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演,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课堂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特征,作为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从总体上看主要是一种尽可能生动、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工作。  要培养学生课堂的主体意识,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多交流、多提问,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勤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层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引导,切忌包办。[!--empirenews.page--]  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设圆周上2n(n>1)个等分点,从中选出三个

4、点,可以构成多少个直角三角形?  学生对于2n这样一个变数和何条件才成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感到不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对复杂问题应"从简单做好".或者用华罗庚先生的话说"退"退到问题的最原始的不失本意的地方"。使学生通过动手,体会问题解决的再发现过程。  有时候,学生提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教师亦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给与纠正和引导,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讨论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刺激学生积极思维,使多数学生能发表意见。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选择性的需求,使其主体意识得以发挥。  三、

5、师生的同频效应。  1、过多的担心,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堂教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怕学生不懂,那样的知识怕学生不明,事无大小,一一为学生设计好,教师变成了一位绝好的保姆,从早到晚的每一分钟,教师都为学生准备好练习,作业,还经常检查、辅导。学生忙、教师也忙,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题的无限深化,造成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在课堂上,教师总感到问题的深度不够,不考虑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拼命追求难题,学生虽有问题学习,但都是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与日俱增,最后讨厌学习数学。  3、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简明,通俗,有创新意识和可挑战性

6、。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不要怕问题简单,如:在等比数列一节的设计上,本人就采用了一道古老的命题:一个象棋盘共有64个格,第一个格上放一粒稻谷,第二个格放二粒、第三个格放四粒,如此类推,放完整个棋盘需要多少稻谷?开始时学生往往不太感兴趣,但当教师告知起码要全世界五年生产粮食的总和时,学生的悬念就产生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效果就出来了。但是若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很难或非常庞大,学生感到此问题不可挑战,效果将会是适得其反。[!--empirenews.page--]  4、打破教师的绝对正确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

7、学生更多地发现教师的"错误"、让学生发现指出,而学生也总专心去发现教师的"错误"。通过这些发现和方法的提出,师生在课堂上就产生了很多可以引起同频共振的地方,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数学是可以背诵的。  这个问题一提出,好象与以上所提的观点不可相溶,其实不然,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要达到相当的层次,学生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则优秀的教案,主要看它的设计思想,看使用了哪一种教育理念,并和课本的内容、受教学生的情况完善的结合。天天搞"满堂灌"当然不好,但偶而采用,如在高中

8、阶段的某些特定内容,"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