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

ID:593125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_第1页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_第2页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_第3页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_第4页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瑞国际合作进展和中欧工程教育平台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我很高兴,因为能有机会分享我校在相应领域与中国开展的国际合作,并谈谈中欧工程教育平台(Sino-EuropeanEngineeringEducationPlatform,SEEEP)的实施进展。一、瑞典皇家工学院与中国的合作进展瑞典皇家工学院建校于1827年,是一所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工程大学。目前,我校有1.7万名在读本科生,200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教职员工达到3300名。我校每年为230多名学生授予博士学位。客观而言,我校是欧洲排名前十的顶尖工程大学。毋庸置疑,欧洲是当前有创造力工程成果的主要产

2、出地之一。特别要指出的是,根据2005年至2009年的调查数据,有近30%由中瑞学者合作撰写而成的论文,其瑞典学者均出自我校。这些论文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因子。5目前,我们已与中国的若干所知名大学开展了国际合作。比如浙江大学,两校已经合作共建了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应该说,浙江大学之所以会选择与我们开展合作,是因为双方前期已经建立了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再如清华大学,我们之间的合作是从去年开始的,我们共建了“云技术校园”,旨在把云技术和虚拟技术运用到工程技术领域,以促进教育、研究和创新。这些研究中心的共建只是我们国际合作的几个例子。瑞典皇家工学院与中国大学的共建项目具体如下:?

3、誗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JointResearchCenterofPhotonics,JORCEP)(2003,2010),合作方是浙江大学;?誗分子器件联合教育和研究中心(JointEducationandResearchCenteronMolecularDevices)(2005,2010),与大连理工大学的能源学院合作共建;?誗创新驱动生物医学研究和教育联合研究中心(JointResearchCentreonInnovationDrivenBiomedicalResearchandEducation,JCIBRE(2011),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建;

4、?誗能源材料的联合研究中心(JointResearchCentreonEnergyandMaterialsforEnergy,JC-EME)(2012),合作方是上海交通大学能源材料学院;?誗云技术校园(C-Campus@TsinghuaandKTH)(2012),与清华大学共建,该平台旨在运用云技术、虚拟技术至工程技术领域,以促进教育、研究和创新的全球卓越。二、中瑞国际合作的特点5当前,无论是中国大学还是欧洲大学均面临着诸多全球性的难题和挑战。我们相信,如果各国的大学能够开展多元化的合作,必定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全球性的难题和挑战。我们认为,以研究、教育和创新三位一体

5、的理念来推动双方大学的深度合作,能够让我们拥有全球视野,从而更好地解决新时代所出现的新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与中国开展的国际合作路径正在呈现如下五大特点:第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个体研究者间的合作,正在迈入大学层面的战略性合作;第二,正在致力于开发培养全球公民的联合培养方案,旨在应对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挑战;第三,努力整合研究、教育培训和创新,推进知识层面的多元合作;第四,大力推动和引导新生代的研究人员站在国际高度应对社会挑战;第五,激励创新驱动的研究教育。三、中欧工程教育平台2010年9月,第一届中欧工程教育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此次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欧洲科学技术网络集群

6、与中国教育部决定合作建立中欧工程教育平台。该平台的成员不仅包括欧洲科学技术网络集群的会员单位,还包括中国教育部遴选出的18所中国大学。欧洲科学技术网络集群由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所和创新中心组成,至今已运作20多年,且已开展了若干研究和教育项目。5第二届、第三届中欧工程教育论坛分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和中国的哈尔滨召开。应该说,这三届论坛的召开均是为了探讨和寻求机构间更好的国际合作模式和路径。其中,在第二届论坛上,欧洲科学技术网络集群的会员单位提出成立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的概念。三届论坛的召开日程、地点和行动议题如下。第一届中欧工程教育论坛:2010年9月在中国上海召

7、开。会议期间,中欧工程教育创新平台创建成立。该平台涵盖30所顶尖的工程技术大学,其中包括18所中国高校。同时,欧洲科学技术网络集群与18所中国高校分别签订了谅解备忘录。第二届中欧工程教育论坛:2011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会议主要成果是形成合作的战略框架,中国教育部代表中国的18所大学与欧洲科学技术网络集群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包括9个具体的行动方案。第三届中欧工程教育论坛:2012年9月在中国哈尔滨召开。会议成果之一是形成了学分互认和双硕士学位(dualmasters)的方案,决定成立“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Sino-EUDoctoralScho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