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doc

《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doc

ID:59309700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5

《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doc_第1页
《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doc_第2页
《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的运动》课后反思其一:教学设计,整合教材。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本课知识结构为线索,紧扣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学生自主学习,两次学生合作学习,两次师生共同探究而完成。这节内容难点在于公转的相关知识,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在课堂上需要循序善诱,适时点拨。首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为公转做好铺垫。第二时段,学生自学地球公转的旋转

2、中心,方向,周期。公转引起的现象是四季交替,这部分内容通过北半球在二至二分的位置上的倾向性分析这四个点分别是夏季的某一天,秋季的某一天,冬季的某一天,春季的某一天。据这四点把公转轨道画出四份,分别对应的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及时讲解什么是直射什么是斜射,并利用学生写作业时对灯光的感受来加深理解。太阳直射某点,某点获得太阳的光热多,斜射得越大,获得的光热越少。直射某点后,随着地球的自转,某点所在的纬度都被直射。给学生准备好足够的学具4个地球仪和地球公转轨道面,当地球运行到二至,二分的位置时,直射点分别在哪里——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有了学具,直射点的位置一

3、目了然。其二:情境创设,调动思维。第三时段,在屏幕上展示地球公转模式图,结合自学的极昼极夜知识,研究极昼极夜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南极地区,引导学生看地球公转模式图——夏至的位置,通过讲解光线的传播特性,地球是球体,所以地球自转一周时,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没有被光线照射到,自转一周都没有被阳光照射到,就会有多长时间的黑夜?24小时的黑夜,被称为极夜现象。极夜我们再来看一下北极地区,引导学生看地球公转模式图——夏至的位置,通过讲解光线的传播特性,地球是球体,所以地球自转一周时,北极圈以北的地区都被光线照射到,自转一周都被阳光照射到,就会有多长时间的白天?2

4、4小时的白天,被称为极昼现象。极昼北极地区极夜夏至冬至同理,分析冬至的位置上地球出现的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在地球模式图上画出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其三: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通过地球公转模式图也可以研究出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通过复习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确定出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之间的地区获得太阳的光热比较多,(为学习热带的范围埋下伏笔。)哪个地区获得太阳的光热比较少呢?——南极和北极附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为学习温度带的知识做好准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