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

ID:5930414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_第1页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_第2页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_第3页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_第4页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浅谈  摘要:从《周礼》到风水学,中国古人对于城市、村落、建筑的规划设计就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本文通过描述中国传统村落中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手法印证传统村落生态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从村落选址、村落格局、外部环境意识、建筑空间营造等层面解析了古人的养生思想与行为,并深入探究了古人“会心于天地”的生态养生思想。关键词:传统村落、生态文化、古法养生、精神养生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美国城市规划专家戈兰尼教授曾说过:“在历史上,中国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和环境美,中国的住宅、村庄和城市设计具有与自然和谐

2、并且随大自然演变而演变的独特风格。”这不仅肯定了我国传统村落城镇的独特性,更强调了其“身随意动”的可持续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村落城镇格局中除了生态格局外,往往还包含有对于住者、行者的养生思量。一、中国传统的生态养生观7中国传统的生态养生观以“风水”二字为主导。曾有一个时期,我们狭隘的认为风水是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古代遗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度,对古人及古遗址研究的深入,我们从科学的发展观重新出发,从而发现所谓“风水”,其精髓是中古古人追求人与自然一体和谐、生态智慧与内心修养的高度融合。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风水观念主要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为建

3、立基础,其注重的是建筑及村落与周边环境的相对融合,其强调的是协调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方向。随着村落城镇规模的扩大,建成空间与广阔的自然山水间往往形成了一定的疏离关系,因此,山水形制的格局被引入村落及城镇使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使其最大限度的融于自然,成为地景的一部分。1.“天人合一”的宇宙大观中国古代往往用“天地”、“乾坤”、“万物”等予以表达“自然”、“生态”这一类的概念。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认为自然与人是一个普遍而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最为特别的是,中国古人所关注的是客观世界万物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其运动、转化中所蕴含的规律及秩序。因此

4、,在中国古代往往用“天人合一”来概括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天人合一”的内涵除了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外,还包含着“天人相类、天人一体、天人同性、天人同理”四个方面的涵义。这四个方面表现的是人对天在规律上的追随,只有人的观念与自然精神一直,人的行为才能符合自然的运作规律。2.怡情宜境的多种生态养生观7揽括全局的整体生态养生观作为传统村镇建设的普遍基础,这种观念主要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如周易中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整体来看,人类生活的环境系统包括自然、民居、使用者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内容间又

5、是以复杂而有机的方式交织构成。传统村镇通长被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中民居的生态营建活动绝不会是孤立的,其所受的制约包括群体规模、院落构架、材料构造、管理经营等因素,还包括当地子让因素的影响,甚至使用者的人群特征等等。因此,在一些地区采取用一种营建措施解决多个生态问题的模型,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最高程度的满足人们生态养生的生活需求。例如云南红河州地区的彝族土掌房,以其仅开小天窗的方式避免了当地直接的日晒,在室内最大程度的缓解了当地的炎热气候。二、传统村落的优质格局1.缘起——“万物皆成于气”7中国古代的“生气论”哲学思想认为,“天地

6、间只有一个气”、“万物皆成于气”,风水穴位所在之地便是地中生气旺盛之处,特点则为“成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代人们认为,自然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风和水两方面的结合,只有风与水相协调,才能营造万物滋生、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因此古代在筹划村寨建设之前,特别重视对挡风聚气的环境选择。山、林是挡风聚气的必须植物,因此整个村落及各个居所往往都要求北有靠山,以阻挡寒冷的偏北风,南面地形则以开阔为主,由此获得较多阳光。山、林之功效不仅在于挡风聚气,还能藏水聚水。可谓“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在有河流的地方,宅院、村落选址大多位于靠山临

7、水,且临水之地一定要在河流的弯流之中。在选择原样完好的自然环境同时,古人也致力于广植林木或保护山林来获得好的风水环境。在意向上,往往作为保护“龙脉”的必要手段。2.形成——以环境生态为主的村落选址传统村落中,我们仍能看到普遍存在的风水山林的和谐布局模式。从宏观的角度观察,村落选址多为背依大山,面临平野或流水的马蹄形地形上。这种理想的风水环境结构即为最为典型的四神砂结构模型。该模式以北玄武(高大山体)为依托,左青龙、右白虎(两侧丘陵状山岭)为庇护,围绕中间基建场地,伴以前方充足的水源,远有朱雀祥舞(低山连拱)。这种理想模式是古人对生存

8、环境的长期选择中形成的经验总结。3.兴盛——人与自然的互动生机7《周礼•考工记》记载了一系列的营造制度,其中“营国制度”对于我国古代传统建设规划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很多策略都是按照井田制规划控制的,如“九夫为井,四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