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03574
大小:1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5
《钻研教材,读懂教材,优化教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钻研教材,读懂教材,优化教材合肥第48中学滨湖校区邹太芹2009年合肥市第八届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上课的课题都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第一课时。这节课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课时,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大部分老师都将“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并经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作为本节课重点,都合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都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有价值的素材来完成本节课教学,其中还有选手充分利用其它版本教材对本节知识的处理方式来设计教学。下面我单纯从解读教材的角度谈谈
2、我对本节课应怎样教学的一些个人看法。。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据的价值。之所以要学统计,是因为数据无处不在,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生活中离不开数据,有许多问题往往要靠数据说话才能最终科学合理的去解决,因此老师要合理选用好一些实例去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只有感受到了数据的价值,才能领会我们要收集数据的必要性。二、要帮助学生辨清几个关键词。1、实验与试验:《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两个词的释义:【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是对抽象的知识理论所做的现实
3、操作,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相对于知识理论的实际操作。试验是对事物或社会对象的一种检测性的操作,用来检测那里正常操作或临界操作的运行过程、运行状况等。它是就事论事的。工厂的产品可以抽样检测,是试验。2、数与数据: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而学生往往理解为数据就是指数,其实在统计领域中,3、考察对象与调查对象: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时,考察的对象不是全国人口,而是全国人口的年龄.比喻说要调查全班同学喜欢体育项
4、目,考察对象是体育项目,调查对象是全班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考察对象简单理解为调查的人或物。在教材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如P154面提到“在问题1提到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认为应改成“在问题1提到的活动中,全班同学喜欢的文娱节目的形式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或改为“在问题1提到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调查的对象”,再如P155面提到“新工艺生产的这批灯泡是总体”我认为在考察对象上不明确具体,应改为“新工艺生产的这批灯泡使用全体的寿命是总体”。4、调查问卷与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
5、内容的一种印件。问卷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或簿记式。而问卷调查是调查[1]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三、要抓住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本节课重点为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经历使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难点为如何合理设计调查问卷的答案选项。在突破难点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设计答案选项。比如在调查“你最喜爱的文娱节目形式”时,为什么要设计一个“其它”选项,可否去掉这一选项,若已有“其它”这一选项后,能否去掉“歌曲”选项将其纳入“其它”中等等。四.要用好教材,合理优化教学设计。我对钻研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创新地
6、使用教材不等于完全抛弃教材,我们要领悟教材编排的意图,包括问题的选材、练习的设置等。2、教学设计一定要流畅自然,让学生感觉到一切就是那么顺理成章,甚至优秀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停滞思维的脚步。当然这就要求老师要钻研教材,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学情,从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3、在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各流程的目的,考虑能否更有效达成目的,是否始终在围绕重难点服务,环节之间连接是否合理并符合学生的思维惯性等。下面是我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流程。环节一:阅读本章引言,唤醒对旧知的记忆,同时了解本章将要学习的知识。环节二
7、:幻灯出示几组实例,如: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评选、车流量的大小、汽车的安全系数、神七飞船的相关数据、某社区招聘工作人员情况等,让学生解读每一组实例,从而作出决策,感受数据的价值,懂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环节三: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提问这些数据你知道是怎么获得的吗?引出数据收集的方式的多样性。环节四:围绕“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设计调查问卷。可先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然后小组交流,整合成最佳问卷,并由小组代表在展台交流,其他同学可作评价,最终定出最合理的调查问卷,并总结设计问卷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随后就此话题展开一次问卷调查,让学
8、生感受数据的收集过程。环节五:小组确定一问卷调查主题,然后小组制作调查问卷,最后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环节六:由前面的一些主题引出“全面调查”的概念,链接一些采用全面调查的实例,也可由学生去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在此过程中可在适当时机抛出“有些调查不合适采用全面调查”,为下一节课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