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大全.doc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

ID:59285220

大小:58.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9-06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_第1页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_第2页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_第3页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_第4页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重点大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1.《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李杲)、朱丹溪(朱震亨)。刘完素倡导“火热论”,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固此称之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而正安,”在治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以脾胃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举“相火论”,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

2、火”的治则,世称“养阴派”。3.中医学结构体系:元气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方法论脏腑经络理论——核心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的交感相错“阴阳者,万物之始也”“阴阳相错,而变由生”2.自然界与人体五行归类简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酸青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苦赤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甘黄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辛白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咸黑寒北冬水肾

3、膀胱耳骨恐3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4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等作用5相乘:即乘虚而入,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关系。相克与相乘在次序上相同,但相克是生理功能,相乘是病理改变6相侮:即恃强凌弱.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7相生(母子)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子病犯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第三章中医的生理观1.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2.心:

4、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五行属火,在志为喜,在液为汗3.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开窍于鼻,在五行属金,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外合皮毛,“相府之官”4.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5.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为筋之余),在五行属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主疏泄的功能:调节精神情志,协调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6.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在五行属水,在志为恐与惊,在液为唾天癸

5、: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五脏开窍其华五行在志在液生理功能心舌面火喜汗主血脉,主神志.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肺鼻金忧涕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脾口唇土思涎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与四肢.肝目爪木怒泪藏血.主疏泄.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肾耳二阴发水恐.惊唾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藏精.主骨生髓7.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8.胃: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9.小肠:受盛和化物,泌清和降浊10.大肠:传化糟粕,排出粪便11.膀胱:贮尿和排尿12

6、.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13.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14.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15.元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后天精气的不断化生16.宗气:来源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结合而成功能特点: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17.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气化,肾精的充盛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精能生血,血能养精

7、,精血可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亦称“肝肾同源”18.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19.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为学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第四章中医学的病理观1.六气: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气太过或不及,致使人体发病时称之为六淫六淫的致病特点:季节性,外感性,地区性,相间性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3.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8、寒性凝滞,主桶;寒性收引4.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