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

ID:59273419

大小:5.86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9-22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_第1页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_第2页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_第3页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_第4页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感觉、知觉、观察本章主要内容感觉和知觉的含义感受性及变化规律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种类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一、感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产生应具备的条件:1、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刺激物;2、相应的感觉器官(二)感觉的作用1、感觉是其它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2、感觉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3、感觉保证了有机体同环境的信息平衡,维持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感觉产生的刺激来源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

2、、味觉、嗅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机体觉)(三)感觉的种类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2、联系(1)两者同属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1、区别(三)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第二节感受性及其变

3、化规律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1。感受性:感觉阈限:2。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3。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人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刚刚能觉察出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注:以上三种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都是成反比的关系韦伯定律R/R=K感觉系统韦伯分数(R/R)视觉 (亮度、白光)动觉 (提重)痛觉 (皮肤上灼热引起)听觉 (中等音高和响度的音)压觉 (皮肤压觉)嗅觉 (橡胶

4、气味)味觉 (咸味)1/601/501/301/101/71/41/3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一)感觉适应(二)感觉对比(三)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相互影响2、相互补偿3、联觉1、同时对比2、先后对比(四)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正后像 负后像闪光融合频率视觉后像还可以使依一定频率断续的光产生连续的感觉,这叫视觉的闪光融合现象。如电灯,电影等。这种刚能被感觉为连续的最低断续频率叫闪光融合频率。第三节知觉的种类一、物质知觉(

5、一)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4、对时间的预测。(二)空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距离知觉4、方位知觉(三)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或位移速度的反映。运动知觉的相对性:1、似动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静止的物体感知为运动的现象。2、诱动现象: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二、社会知觉(一)他人知觉1、定义: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感知他人的外部特

6、征,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2、他人知觉偏差与他人第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对他人的最初印象。主要依据:外部特征间接信息的影响(1)第一印象:(2)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某种印象之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特征。(3)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4)刻板印象: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5)投射效应:认知者将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二)自我知觉1、定义: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活动的知觉。2、正确自我知觉形成的主要条件:(1)以人为镜(2)

7、自我反思(3)对应比较(三)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1.对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知觉;2.对他人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知觉。三、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2、形重错觉5、方位错觉4、运动错觉3、时间错觉1、视错觉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1、图形与文字的正确结合2、语言直观、实物与教具直观的比较二、利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1、根据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刺激强度要达到一定强度。2、根据对象与背景的对

8、比规律应突出重点。3、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三、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什么是观察?有目的、有计划、较为持久的知觉。(二)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客观性(2)观察的敏锐性(3)观察的全面性(4)观察的精确性(5)观察的创造性(三)观察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态度2、使学生懂得良好观察的条件(1)目的和任务(2)计划的周密性(3)有关的知识储备(4)观察记录(5)观察后对材料进行整理3、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