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见与道德经》跋一段激活沉睡心灵的惊喜旅程.docx

《中观见与道德经》跋一段激活沉睡心灵的惊喜旅程.docx

ID:59251143

大小:16.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8

《中观见与道德经》跋一段激活沉睡心灵的惊喜旅程.docx_第1页
《中观见与道德经》跋一段激活沉睡心灵的惊喜旅程.docx_第2页
《中观见与道德经》跋一段激活沉睡心灵的惊喜旅程.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观见与道德经》跋一段激活沉睡心灵的惊喜旅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段激活沉睡心灵,法雨灌顶的惊喜旅程不由自主地在忙乱、莫名焦躁、沉重压力中周旋的生活,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生活一步一步延续着,暂时找到某种适应忙乱的生活模式,似乎也并非难事。然而,当处于极度焦躁而不能自已的当下,最迫切期待的,莫过于即刻寻得一股安定自心的力量,让自己能够随时回到内心最安定之处,希望能以静定的力量,直面各种瞬息万变的挑战!当遇见明贤法师,应北大禅学社邀请,在北大课堂宣讲《中观见与道德经》时,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正蕴含安定之力的大智慧!身为一个心理研究工作者,习惯从文化心理的层面进行观察,因此不难发现:我们所处的文化情境,对“有为”的观念,早已在不自觉

2、中形成认定,并根深蒂固,难以动摇。我们的文化里,不论是对仁义道德的推崇,抑或对名禄地位的看重,“有为”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必要条件。凡事“有为而得之”的价值观,已经内化成为现代人心理结构的重要元素,内隐至深,乃至于超出人们所能意识辨别的范畴。然而,另一方面,人们也不难体验到,随“有为”而来的主客观压力,让人不由自主地陷于过去已为、现在正作为,以及未来当作为等种种成败得失的不安中,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着,不由自主地依瞬息万变的成败得失而起伏。这种现象恰好也显示现代人心理生活中众多烦恼的根源,与“有为”的心理机制密切相关!再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意图(intention)与

3、欲望(desire)被认为是各种行为(action)的源动力。因此,各类行为背后的意图、欲望所构建而成的动机,也就倾向被予以看重和鼓励:当以个体意图与欲望为基础的动机强度越高,便能引导相应的行为而得到越多越好的成果,和正性的结果之间呈正相关。此一观点,和我们文化情境中对于“有为”的观点和心理机制,可谓相互呼应而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也更添“意图”、“欲望”与“作为”之间的关联性和合理性。学习《中观见与道德经》之后,对于欲望和有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更大开新的视野。原来,欲望具有“贪盈逐物”的特性,本质上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人们依着自己的欲望所为之结果,也是变动不居,并非

4、简单的线性相关可以充分解释。人们因此盲点,极易陷入不安全感的深层恐惧之中,不明所以地忙乱、焦躁、空虚和茫然的状态,也往往接踵而至。于此当时,若又刚好遇上偌大的心理压力,而感受难以言喻的辛苦;或者意识到自身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恰好是重新反思、寻求根除烦恼之道的绝佳时机。有效的解决方法,还不一定在于聆听权威专家的点评、学习模仿甚至复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反而更可能是回头从咱们自身的文化精粹中,重新亲近朴素浑全的“无为之道”,觉知欲望的本质,懂得如何“不求盈,不欲盈”,方能藉此寻得安“心”立命之地。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无为”总是难以放心的!一方面因为和“有为”心理机制不一致,一方面

5、则是来自于对欲望的本能依附,因此,也难以领略和认同“无为”的智慧之处:“什么都不做,那怎么行呢?”“什么都不要,那不是活死人吗?”这样的“不放心”,事实上也凸显来自社会心理层面以讹传讹的影响:“无为”的概念,自千年以来就蛰伏于文化的集体潜意识中,但常常以误传、误导、误解的形式存在。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凡事依循自然天道而为。求道,也并非反孝慈、反仁义,而是主张符合天性,顺乎天道而自然涌现的仁义孝慈,不必人为造作而自能浑然天成。基于“有为”的善,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变成依托“伪善”而为的行动,并不一定能带来真善的结果。处于推崇社会赞许性,甚至人云亦云的文化情境中,有为的善,

6、更可能成为以善为名,以利为实的空壳。《道德经》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对“无为”的不放心,其实是大可不必的。相反,无为之道反而是一处可以“放”心、安心之地。学习无为之道,之所以为现代人的心灵带来安定的功用,便是在于对“欲望”的辨析,提出了符合文化体质的解决方案。藉着少私寡欲的阐述,引领人们能够认识欲望和有为的作用,而走向心灵更宽广的自由空间。当人们懂得对自己的作为和欲望,保有一份觉知和潇洒,懂得不附着、不贪恋,可以说已经找到安定自我的钥匙,步向安心的大道了。经典的语言总是洗炼精湛的,其中虽蕴含源源不绝的深意,但古人的思想厚度,已经很难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精确把握。虽然源于自身

7、文化的精华,已具备领略无为之道的文化基因,但现代社会的纷扰,也使得我们迷失了能够充分受用的途径。《中观见与道德经》的课程学习,跟随心灵导师明贤法师鞭辟入里的透析,仿佛是透亮的灯光乍现于黑暗的斗室,恰好是梳理、整顿自身心理结构的盲点,以及厘清、校正对传统文化误解的清凉过程。法师一方面循着老子《道德经》的经典文本,巨细靡遗地还原老子无为思想的整体脉络;一方面统摄古今、结合时事,这才赫然发现: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竟然可以如此贴切应合!如果没有心灵导师系统的导读和剖析,单靠自己的摸索,能站在和老子一般的高度上领略几千年来的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