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ID:59244277

大小:35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08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B.BaCO3在医学上可用作钡餐C.明矾可用于饮用水消毒D.高纯度的SiO2可用于制光电池【答案】A【解析】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故A正确;B.BaCO3溶于胃酸产生有毒离子Ba2+,故B错误;C.明矾的净水作用在于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明矾不可用于饮用水消毒,故C错误;D.高纯度的Si可用于制光电池,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正丁烷(b)、2-甲基丙烷(d)、甲苯(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与d互为同系物B.

2、b、d、p的一氯代物种数分别为2、3、4C.b、d、p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b、d、p中只有d的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与d的分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B.b、d、p的一氯代物种数分别为2、2、4,故B错误;C.p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D.b、d、p中只有d的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故选D。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溶液中的Fe2+先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B配制0.5mol/L的H2SO4溶液量取50mL1.0mol/L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

3、,再加入50mL水稀释C验证乙烯的生成加热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D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A.AB.BC.CD.D【答案】D【解析】A.有可能原溶液含有Fe3+,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硫酸溶液与水的体积之和不等于所配溶液的体积,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加热时乙醇蒸气逸出,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4.短周期元素R、T、Q、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Q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T

4、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Q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D.Q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短周期元素R、T、Q、W位于第二和第三周期。Q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Q是磷。相应地元素R、T、W分别是氧、硅、氯。A.原子半径:Si>S>O,故A错误;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Q,故B错误;C.非金属性:O>S>P,所以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故C正确;D.Q与W形成的化合物PCl5中,P原子的最外层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C。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

5、.6g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B.10gC2H4和4g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C.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D.KIO3与HI溶液反应,生成0.1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选项C容易忽略在标准状况下HF不呈气态,实际上在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此时的HF自然不再适用于22.4L/mol。6.用甲醇燃料电池作电源,用铁作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最终可将Cr2O72-转化成Cr(OH)3沉淀而除去,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II)为阳极B.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

6、CO32-+6H2OC.电解一段时间后,在Fe(Ⅰ)极附近有沉淀析出D.电路中每转移6 mol电子,最多有1molCr2O72-被还原【答案】C【解析】A.H+向右移动,表明M电极是负电极,Fe(II)为阴极,故A错误;B.酸性溶液中没有大量OH-,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故B错误;C.Fe(Ⅰ)产生Fe2+,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电解一段时间后,Fe(II)产生的OH-大量移向阳极区,在Fe(Ⅰ)极附近产生Fe(OH)3、Cr(OH)3沉淀析出,故C正确;D.6Fe2+~Cr2O72-,电路中

7、每转移6 mol电子,最多有0.5molCr2O72-被还原,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是选项D,Fe(Ⅰ)产生Fe2+,Fe–2e-Fe2+,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因此,电路中每转移6 mol电子,最多有0.5molCr2O72-被还原。7.常温下,向20mL0.2mol/LH2A溶液中滴加0.2mol/LNaOH溶液,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Ⅰ代表H2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