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ID:5923941

大小:177.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7-12-29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_第1页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_第2页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_第3页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_第4页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年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疗效观察滕春光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广东528403[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各40例,针刀组取患侧乳突和上项线下缘之间,以及胸骨体同侧及锁骨胸骨端压痛点;针刺组取患侧扶突、气舍、合谷、悬钟等穴,1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针刀组治愈34例,针刺组治愈25例,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肌腱炎有良好效果,治愈率优于针刺组。[主题词]胸锁乳突肌 肌腱炎 针刀疗法 针灸疗

2、法胸锁乳突肌肌腱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由该肌腱慢性劳损引起。笔者近2年来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该病40例,并与针刺治疗组40例作随机对照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資料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各40例。针刀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38~59岁,平均41.00±5.8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36月,平均6.00±1.58月。针刺组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5~58岁,平均40.00±5.96岁;病程最短3月,平均6.10±1.26月

3、。上述情况经X2检验和t检验,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僵硬,勉强转颈会引起患侧颈部疼痛,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肌腱附着处有明显压痛。2治疗方法2.1针刀组用针刀在患侧乳突和上项线下缘之间,以及胸骨体同侧及锁骨胸骨端进行治疗,针刀刀口线方向和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平行,针体和施术处骨面约成900角刺入,达骨面,先纵行剥离2~3次,再横行剥离2次出针。分别在第1、第5、第10天治疗,3次为1个疗程。2.2针刺组参照《针灸治疗学》第5版教材,取患侧扶突、气舍、合谷

4、、悬钟等穴,针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配合TDP局部照射,每天针一次,10次为1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症状消失,颈部活动如常,胸锁乳突肌附着处无压痛,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显效:症状改善,胸锁乳突肌附着处稍有压痛,随访半年有复发者;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例(%)组 别例数治 愈显 效无 效有效率(%)针刀组4034(85.0)5(12.5)1(2.5

5、)97.5针刺组4025(62.5)12(30.0)3(7.5)92.5由表1可见,两组有效率比较,经Ridit分析,u=0.682,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即针刀组与针刺组有效率无差别。两组治愈率比较,经X2检验,X2=5.23,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针刀组治愈率优于针刺组。4典型病例陈××,男,55岁。初诊日期:2004年1月15日。主诉:右侧颈部疼痛,活动不利反复1月余,经外敷中药及物理治疗效果欠佳,近10天加重。检查: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肌腱稍见肿胀,转颈受限,颈部僵硬,被动

6、转颈、后伸颈部可引起胸锁乳突肌肌腱疼痛和胸锁乳突肌痉挛。诊断为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用针刀按上法治疗3次后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5讨论胸锁乳突肌肌腱炎常于睡眠后发病,其原因可能是劳损引起肌腱的慢性损伤,肌腱在不断地自我修复,白天头部活动较频繁,血运良好,代谢较快;睡眠时,因头部停止活动,肌腱的局部血运较差,代谢减慢,加之睡眠姿势不良,可加重胸锁乳突肌的牵拉损伤,如果颈部保暖不好,会使颈部血运进一步减少,使肌腱受损部位的坏死细胞、渗出物不能被排除,形成水肿,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依据针刀医学关于

7、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胸锁乳突肌损伤后,引起粘连、瘢痕和挛缩,造成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上述临床表现。慢性期急性发作时,有水肿滲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表现加剧。依据上述理论,胸锁乳突肌损伤的部位在胸骨体、锁骨胸骨端、乳突及枕骨上项线肌肉的起止点。用针刀将其附着点处的粘连松解、瘢痕刮除,使颈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此病就得到根治。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肌腱炎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刀治疗耳枕部神经卡压综合征158例刘战平 谢卫红462000 漯河市中医院摘要:本文

8、首次提出了耳枕部神经卡压综合征这一病名,它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及第三枕神经。过去认为头痛、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与之有关,这种综合征是由于睡眠姿势不正或长期伏案工作等因素而使耳后枕部的软组织赴于紧张或慢性摩擦劳损状态,致使变性粘连或痉挛的软组织挤压或牵拉局部的神经和血管而出现局部不适等,应用针刀将粘连变性或痉挛的软组织彻底松解开来即可立即解除神经和血管的卡压。通过对158例耳枕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观察治疗,取得了佳效,治愈145例,缓解13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