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

ID:59229521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9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_第1页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_第2页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_第3页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_第4页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2015-03-2414:33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作者:李洁字体大小-

2、+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

3、段之一。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一、气囊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患者只要存

4、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

5、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研究结果显示,当气囊压超过30cmH2O(1cmH2O=0.098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管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相反,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国内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采用指触法经验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

6、高达210mmHg(1mmHg=0.133kPa),即使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也不例外。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8d内,气囊压力低于20cmH2O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多项VAP预防指南均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Nseir等发现,在对101例ICU患者气囊压持续监测的8h内,仅18%的时间内患者气囊压维持在25-

7、30cmH2O。使用气囊自动充气泵可维持气囊压力于理想范围内,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患者的气囊压力<20cmH2O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动测压表充气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始终维持气囊压力为25cmH2O的患者微量误吸的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的细菌浓度以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连接气囊指示球阀门时会出现漏气,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力下降约2cmH2O,因此每次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积水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

8、水。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推荐级别:D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无该装置时每隔6~8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虽然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往往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显

9、示,虽然使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20cmH2O。推荐意见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