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

ID:59212355

大小:3.3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0-09-26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_第1页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_第2页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_第3页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_第4页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和老子时代背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井田制开始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加强对百姓的搜刮和盘剥。(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私学兴起)孔子(公元前551—479)是春秋時代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省曲阜)人.提倡德治,致力

2、於教育,并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古代文献.現存《论语》一书,是記述孔子談話及思想的主要資料.明代孔子杏壇講學圖孔子之生平孔子故里——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1.孔子其人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一、孔子的学说思考: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

3、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讲析: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2、孔子之思想

4、学说仁者爱人“仁”:(1)政治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之“仁”A、“仁”的主要内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B、实现“仁”的途径:①遵循“忠恕”之道,即推己及人。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恭、宽、信、敏、惠”(恭即庄重、自尊。宽即宽厚,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信即诚实,讲信用,不说假话。敏即勤快、认真。惠即帮助他人。)对统治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对普通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

6、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C、“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孔子之思想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仁”:“礼”:(1)政治思想思想核心孔子食黍一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地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而桃子是较低贱的,祭祀时从来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

7、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克己复礼”体现了保守的一面﹡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孔子

8、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就是把当时已经混淆《论语》之“礼”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如何评价“礼”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