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床机构综合.ppt

插床机构综合.ppt

ID:59207015

大小:3.29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10-30

插床机构综合.ppt_第1页
插床机构综合.ppt_第2页
插床机构综合.ppt_第3页
插床机构综合.ppt_第4页
插床机构综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插床机构综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插床机构综合—— 执行、进给及分度机构Jack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概述二、刀具主运动机构分析设计三、工作台进给运动分析设计四、整机方案五、建模与仿真六、总结设计题目简介:插床是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用于齿轮、花键和槽形零件等的加工。图示为某插床机构运动方案示意图。该插床主要由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并通过带转动、齿轮传动减速后将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进行插削加工,工作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1是上下进行的切削运动和水平方向的进给运动。针对图所示的插床机构运动方案,进行执行机构的综合与分析。一、概述设计数据与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插床结构紧凑,机械效率高,数据如下:插刀所受阻力曲线设计任务:1.针对图所示的插床的执行机构(插削机构和送料机构)可行方案,并在一个原动力下将整个插床机构进行综合,在插削的同时自动完成进给,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依据设计要求和已知参数,确定各构件的尺寸和参数;(应有所进行的计算)2.在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构实验室搭建所设计的机构模型,检验机构简图和运动实现程度;(在说明书中应有照片)3.根据插刀所受的阻力变化曲线,在不考虑各处摩擦、其他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条件下,分析曲柄所需的驱动力矩;4.为达

3、到所要求的速度不均匀系数,确定应加的飞轮转动惯量;5.用软件(VB、MATLAB、ADAMS或SOLIDWORKS等均可)对设计进行运动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6.编写说明书。插床整体机构插床整机插床输出运动二、刀具主运动机构分析设计1、确定运动形式;由齿轮单向连续转动到刀具的往复直线移动的变换。2、刀具往复行程H为150mm。3、刀具往复次数为30次/min。4、速度不均匀系数§为0.03。一、基本要求:二、提出合理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三方案二方案的选取方案方案评价方案一:虽然结

4、构简单,但是压力角打,传动效率低,切急回特性不明显,耗能大。方案二:虽然有急回特性,结构也较为简单,但是运用凸轮,容易磨损,且不能传递较大的作用力,结构中与刀具连接的连杆压力角大,效率低,耗能大。方案三:结构简单,其运动规律简易,具有急回特性,受力简单,不出现死点,而且其压力角较小,有利于传递较大的力,而且传动效率高。综上所分析,我们得出方案三比较合适运用于插床机构,所以我们选取方案三最为我们的最终的主运动刀具的运动方案。方案3机构运动规律较为简易,受力简单,运动易于控制分析。同时机构的压力角较小,有利

5、于提高机构受力情况,并且经过分析计算得到该机构的传动效率较其它方案高。对于方案三,我们首先做出其上下极限:H首先对机构做出自由度计算:P=3N-2Pl-Ph=3x5-2x7=1自由度为1,符合题目要求。其次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行程速比系数K=2、插刀往复行程H=150mm(C1C2=150mm)。由K=(180+θ)/(180-θ),将K=2代入可得,机构的极位夹角:θ=60°。所以∠A1O2A2=∠B1O2B2=60°,ΔB1B2O2为等边三角形,又因为四边形C1C2B1B2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1C

6、2=B1B2=B1O2=B2O1=150mm。取下图所示的部分分析:我们先确定c1c2所放置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它大致可放置于以下三个位置,位置1位于b1b2圆弧线外,位置2位于b1、b2两端点与圆弧线之内,位置3位于b1b2两端点左边。我们假设杆件BC长度已知:作出刀具上下极限在c1c2的三个位置图,以及圆弧线与对称线交点H出杆件BC在c1c2的三个位置的情况,然后分析c1c2在哪个位置更符合我们的机构运动特性。方案方案评价从图上可知:压力角从42°→32°→42°,它是先减小在增大。压力角较大,传递

7、效率低。从图上可知:压力角从4°→负44°→4°,由此可知从B2到某个位置的压力角为零,传动力最大,从H到B1某个位置的压力角也为零,传动效率最好。从图上可知:角度由负9°→负17°→负9°,由此可知角度为先减小后增大。压力角较大,传递效率低。由上面三个方案对比可知,方案二最适用于我们的机构,但有刀具的运动情况分析,当刀具在切割的进程是:加速度先增大,在中点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加速度再逐渐减小,情况如下图:方案二的加速度情况一上图差异较大,而且方案二容易让杆件发生干涉现象,所以我们对方案二做进一步的改进,

8、将c1c2通过圆弧线端点H点,如下图;由上图可知;压力角由7°→0°→7°,在中点时最小,符合题目要求。所以:经过计算c1c2到o2的距离:O2H=150mm.对于BC杆的计算,先分析其位置,当B处于上极限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位置:C点处在杆件OB的延长线与滑动面的交点2;C点在2上方为1;C点在2下方为3:通过对压力角的分析∠B23为60°;∠B12以60°为最大压力角逐渐减小,∠B32的压力角先从60°增大到90°再从90°逐渐减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