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

ID:59184380

大小:1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0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_第1页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_第2页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_第3页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_第4页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育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一、与德国人交往中对对方的称呼  德国与中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学生在开始学习德语时,实际上就接触到了德国文化。在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在语用、语义和语法层面上通过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一段这样的短话:  A:Hei??YenSieKohl?  B:Ja,DieterKohl.UndSie?  A:Ichhei??YeHansSchmidt.GutenTag,HerrKohl.  B:Freutmich.  在这段询问姓名的对话中,看起来与汉语结构一样,教师应告诉学

2、生,在德语中完成交际中的联系功能时。称呼对方的姓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对话中称呼对方的姓要比汉语中更频繁一些。  在德语中,第二人称有du,ihr和Sie,在汉语中有对应词你、你们和您、您们。按照一般的语法规则在德语中对朋友、亲戚称呼du、ihr并直呼其名,对陌生人和师长则用Sie并且称其姓,前面加上先生、女士。但是如果老师或长者主动提出来用du称呼,那是表示自己在学生面前不拘束,发展亲近一些的关系,作为学生一般加以回应。所以在德国大学中有不少正在读博当助教的青年教师与学生都用du来称呼。  在基础阶段,学生虽然很

3、快能学会用德语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但要注意到德国社会对礼貌的评价模式。年龄、工资、住房、婚姻状况等家庭细节,常常使作为交谈对象的德国人迷惘不解,甚至产生不满,因为这些问题涉及了在他们眼里纯属私人范畴的内容,这种无视人际关系中必要的社会距离的做法在德国人看来是非常不礼貌的。在做有关的语言练习时,教师应对这种文化差异进行解释。  二、师生之间、客与主之间交际  在德国,师生交往与在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以某一篇课文为例,课文中特别介绍了德国高校教师的Sprechstunde(接待时间)这个概念。在中国大学里,学生遇见老

4、师除了打招呼外,顺便还可以与老师聊一聊专业上的问题。但是在德国却截然不同,几乎所有的专业问题必须在老师公布的接待时间与老师讨论,在路途中与老师偶然相遇直接向老师请教问题会被婉言拒绝,中国学生很可能认为是老师傲慢或者不近人情。实际上在德国,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界限是划分得非常清楚的。在接待时间里,老师会很耐心地解答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专业上的问题,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  在中国和德国,客人与主人之间的交际也相差很大。除了从语法和词汇的角度处理课文外,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分析跨文化的因素上。有一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名来自中国

5、的李先生在德国受到一对德国夫妇的邀请。他路途中两次换车,提前一刻钟到达主人家里,而那时主人正忙着准备饮料和菜肴。主人问李先生喝什么饮料,他婉言谢绝。其他客人则晚到了15分钟,晚到的客人并没有道歉,而是悠闲地和主人一起喝啤酒。这位中国人饥肠辘辘。半个小时以后,主人和客人才坐在餐桌前,开始进餐。一位德国客人用完一道汤以后,又要了一份。李先生却为了显示出比德国客人有礼貌而没有再要。在吃主菜辣味烧牛肉配面条时,主人请客人多吃,李先生婉言加以拒绝,期待着主人再次?他吃,而主人则感叹道:“我原想,这道菜很合乎您的胃口!”在吃

6、饭后甜食时,李先生也用得很少,接着还拒绝了主人提供的咖啡和白兰地。最后这位中国客人半饥半渴回到家中。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李先生的内心独白:“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做出失礼的事情。”结合教材中对这篇课文提出的问题,例如:WaswardasHauptproblemfürHerrnLibeidieserEinladung?教师应与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讨论这篇课文,逐一分析做客时李先生的言谈举止:提前到达,一再谢绝主人提供的饮料和菜肴,就是对自己喜欢的菜肴和饭后甜点也只享用得很少。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李先生这次做客很明显

7、是一次失败的跨文化交际,而李先生自己感到欣慰则恰恰是令人担忧的,即用自己的文化规范作为标准评价异文化规范。以自己的想法揣度他人,李先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就必须察觉、了解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提高跨文化意识。  三、在语义层次上加深文化内涵的理解  跨文化学习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具体交际情景中的学习过程。要真正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选择语码是一条正确的途径。编码和解码这里有别于报务员机械的工作,它包括了文化含义。最为有效的还是结合日常的外语教学从事文化

8、对比,使得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各种文化信息。对于汲取各种文化信息来说,对比语义学是跨文化教学法的重要方面,它扩展了传统语义学的释义方法,例如翻译、改写和词义分析。对比语义学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只有掌握了蕴涵在单词之中的社会现实,理解了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确定单词的含义范围。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