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道德教育——教育的生命.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教育——教育的生命 我们发现,校内所谓的“问题生”大多来自“有问题”的家庭,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工作繁忙,或父母溺爱。在这样一个不被“正确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由此看来,在班级中也是这样,如果学生没有来自班级的爱,他就很难爱这个班级,责任又从何谈起呢?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又如何肩负起责任呢?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使学生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是一个有用的人,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久而久之,他的主人翁意识就被激发出来,开始愿意承担起班级责任和义务。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而多读书、读好书,品味书中的优秀思想,聆听先贤哲人的教诲,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它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并不断迈向更高的道德境界。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 笔者认为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例如,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专柜,将一些有益的书籍放在班级,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
3、又增长了知识。《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名家名段等国学经典与美文赏析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的同时,既能丰富文学修养又可感悟古人遗训,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要使学生喜欢读书,学会做人,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树立榜样,然后才能真正教书育人,否则是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
4、得了社会支持,从而提升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中国有一则寓言,苏东坡在跟佛印交谈时,问大师,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非常高兴。接下来他恶作剧地一笑说,我看师傅的坐姿倒像是一堆牛粪。佛印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苏东坡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回到家里得意洋洋地把故事经过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输得实在是太惨了,佛印大师心中有如来,所以看你若佛祖,你心中只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
5、由此来说,教师千万不要怀揣偏见去看学生。如果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上不停地给学生消极暗示,不仅破坏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扭曲他的品行。不少学生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就如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学生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生产性。教师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师的事,校内的每一名教职工都要肩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或许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就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
6、态度,一个后勤人员的处事方法就能改变学生的做人方式。 此外,教育的重担不应仅仅落在学校的肩上,家长更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那么他就更容易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道德教育——教育的生命尚志中学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