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汇编第26讲 神经调节.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6讲 神经调节【基础梳理】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2.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2)类型项目概念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生来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二者联系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
2、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3.反射弧4.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5.
3、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例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
4、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例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D.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导速度不同例3: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针
5、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C.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D.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叫神经冲动。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可以双向传导,即图中a←b→c。(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单向传导)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
6、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2)动作电位的产生3.膜电位的变化与测量(1)实验①操作: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图示可参见下文“方法规律”,电极均置于膜外侧)②结果: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见图1)。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靠近刺激端的电极处先变为负电位,接着恢复正电位(见图2);然后,另一电极处变为负电位,接着又恢复为正电位(见图3、图4)。③结论: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膜电位的测量图1图
7、2图3图4测量方法电表两电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电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测量图解测量结果指针偏转情况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过程中,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兴奋依次传导至两电极过程中,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及相关概念(2)突触类型 效应器中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3)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
8、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