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53251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1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一.肌膜肌膜(sarcolemma)由质膜及基底膜(basementmembrane)组成。质膜包裹肌细胞的外鞘,厚度为7.5-9.0nm,其结构与普通细胞的胞膜相似,为单位膜。肌膜外有一层中等电子密度,无结构的物质,称为基底膜,厚度为50nm,属于糖蛋白,其功能是作为微骨架,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稳定性;还能抵抗外伤并能形成肌膜管,以引导再生纤维的生长。二.细胞核肌细胞核呈长圆形,常位于细胞的周边,靠近肌膜。其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代谢。三.肌质1.线粒体多呈卵圆形,和细胞长轴平等,位于核附近及肌原纤维之间。
2、含有多种氧化酶,呼吸酶及ATP酶,为肌纤维提供能量。2.肌质网及横管系统由肌膜向细胞内部延伸而形成的管道系统,又名内膜系统,负责把肌膜上动作电位传导到内部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1)肌质网:即内质网,呈网状包绕有原纤维,和肌原纤维长轴平等,又称纵管系统。管腔直径为50-100nm,称肌小管;在H带内彼此交织,连接;在A带与I带交界处呈横行膨大,形成不规则终末小池,称为终池。(2)横管系统:在相当于肌质网终池处,肌膜呈漏斗状内陷,形成横行细管包绕整个肌原纤维,并与肌原纤维长轴方向垂直,称为横管,又称T管
3、。管腔直径30nm,壁较厚,腔内含有较浓的钠离子。在哺乳动物,每个肌节有两条横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横管穿行在两端肌质风终池的间隙内,因此中央的横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管(tiad)。横管与肌膜连续,并开口于A带与I带交接处,内含细胞外液。横管与肌质网不相通。(3)核糖体:在成熟的骨骼肌纤维中少见,通常游离存在,很少附着在内质网膜上。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部位。(4)糖原颗粒:分布于肌膜下,肌原纤维间或肌丝间,其数量多少与代谢需要有关。四.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收缩单位,纵向走行,在伸展状态下,光镜可见明暗的横纹周期。
4、暗部为双屈光性,称A带;亮部为单屈光性,称I带。A带中央有H带,有M线穿过。I带被Z线穿过而分成两等份。两条相临的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sarcomere),其长度随收缩状态而异,一根肌原纤维可分成许多肌节。肌节是肌原纤维的功能单位,由细肌丝和粗肌丝组成。细肌丝直径5—7nm,长约1m,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粗肌丝直径1.5m,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和粗丝彼此穿插平等有序排列。肌节的纵切面观察:I带位于Z线两边,仅有细肌丝,无粗肌丝。A带位于肌节中部,粗,细肌丝相间,平等排列。H带位于A带中央,只有精肌
5、丝,无细肌丝。M线位于H带中央,为三条和粗细肌丝垂直的极细连线。横切面观察:H带只见粗点,直径为10—12nm。I带只见细点,直径为5nm,呈六角形列阵。在A带上可见到每一个粗点周围有六个细点围绕。M线可见粗点呈注角形列阵并有细丝相连。骨骼肌纤维的类型:根据肌纤维对氧化酶及ATP酶反应(PH9.4)的不同,可分为两型。(1)1型肌纤维:氧化酶呈高活性,NADH-TR及SDH强阳性,ATP酶阴性。1型肌纤维因含肌红蛋白多,又称红肌,较细,收缩慢但不易疲劳。(2)2型肌纤维:氧化酶低活性,而ATP酶强阳性。因pH不同,ATP酶的
6、反应又有差异,故2型肌纤维又分为三个亚型,即2a,2b,2c纤维。2型纤维肌红蛋白少,又称白肌,较粗,收缩快而有力,反应性强,但收缩时间短暂,易疲劳。成人的1型,2a型和2b型肌纤维以镶嵌形式混合存在,其比例随不同的肌肉而异。在常取肌肉活检的肱二头肌和股直肌中,三种纤维各占三分之一,如某一型纤维增多或减少,都是病理性。2c型纤维不常见于成人,但在胎儿肌肉中多见,偶可见于有病的肌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