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

ID:59144950

大小:48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9-11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二、实验设备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30V双路2万用表1自备3直流数字电压表0~200V14电位、电压测定实验电路板1DVCC-03三、实验内容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图1-11.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2.以图1-1中的A点

2、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AB、UBC、UCD、UDE、UEF及UFA,数据列于表中。3.以D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电位参考点φ与UφAφBφCφDφEφFUABUBCUCDUDEUEFUFAA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D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答: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

3、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答:2.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答:3.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答: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2.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3.熟悉

4、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5.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被测量I1(mA)I2(mA)I3(mA)U1(V)U2(V)UFA(V)UAB(V)UAD(V)UCD(V)UDE(V)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三、预习思考题1.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答:2.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

5、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答:四、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节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答: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答:3.将各支路电流和闭合回路的方向重新设定,重复1、2两项验证。答:4.误差原因分析。答: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二、实验设备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30V双路2直流数字电压表0~

6、200V13直流数字电流表0~2000mV14迭加原理实验电路板1DVCC-03三、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2-1所示,用DVCC-03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图2-11.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开关K3投向R5侧。2.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直流数字电流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记录之。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1(V)U2(V)I1(mA)I2(mA)I3(mA)UAB(V)UCD(V)UAD(V)UDE(V)U

7、FA(V)U1单独作用U2单独作用U1、U2共同作用2U2单独作用3.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记录之。4.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并记录之。5.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记录之。6.将R5(330Ω)换成二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1~5的测量过程,记录之。7.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4的测量和记录,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1(V)U

8、2(V)I1(mA)I2(mA)I3(mA)UAB(V)UCD(V)UAD(V)UDE(V)UFA(V)U1单独作用U2单独作用U1、U2共同作用2U2单独作用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