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40396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设计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2.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其中的妙处。3.从诗歌的内容中受到如何做人的启示。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中受到关于做人的启示。2.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朗读诗歌,了解作者,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学生)3.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激情引入,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3.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先生的简介。1.欣赏鲁迅先生的图片,谈谈自己了解的鲁迅先生。2.小组内交流对诗人的了解。3.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在欣赏鲁迅先生的图片、了解鲁迅的环节中,学生可看图片并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介绍鲁迅先生。二、初步感知,识两种人(用时:10分钟)1.初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的主要内容。2.播放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录音。3.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的结构划分。(1)诗人笔下主要写了哪两种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2)诗歌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诗歌。1.自由读诗。2.倾听朗读录
3、音:(1)认真倾听诗歌朗读录音,边听边小声跟读,掌握诗歌的节奏。(2)边听边找准每句诗中的关键词语,标出诗句的停顿与重音。(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3.自主感悟诗歌主要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两种人?他们分别都是怎样对待人民的?(2)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结构应该如何划分?(第1小节为第一部分;第2~4小节为第二部分;第5~7小节为第三部分。)4.(1)小组内接龙朗读。小组成员每人读一行诗句。(2)有节奏地朗读诗歌。1.关于读诗环节:(1)学生初读要认真读,读准字音,不要漏字。(2)听录音朗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标出节奏,用“·
4、”标出重音。(3)学生在读诗时,要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2.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考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对比朗读,提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为下文学习诗的表达方法做铺垫。三、合作探究,感悟“精神”(用时:20分钟)探究诗意,感悟鲁迅精神:1.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诗歌第1小节诗意。(1)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2)理解诗句中的两个“活”字与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3)体会第1小节在整篇诗歌中的作用。2.诗人为什么要以“有的人”为题?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诗歌的深刻内涵。3.对比学习诗歌的第2小节、第5小节。(1)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2)引导学生自由
5、表达自己的感悟。4.(1)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诗歌第2小节、第5小节的方法自主学习第3小节、第6小节。(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诗歌第4小节、第7小节,教师随机指导。①探究“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深刻含义和这种人的结局。②探究“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的伟大精神。③根据“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句诗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5.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写法特色。6.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1.(1)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自由表达对“有的人”的理解。(2)全班交流:两个“活”字与两个“死”字的深刻内涵。(3)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第1小节在整篇诗歌中的作用。(第1小节点题,诗
6、人主要写两种人。一种人是反动派;另一种人是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2.精读探究:“骑、俯”两个字各写出了什么?体会这两个字的用法;两种人各自有着怎样的结局?“摔垮”一词写出了什么?结合这些关键词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3.(1)自主、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语“不朽、野草、地下的火烧、烂”等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2)总结、对比两种人的不同做法与结果,谈自己的感受。4.(1)小组交流探究“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诗的深刻含义。(2)围绕“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探究作者的创作初衷。(这首诗不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鲁迅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
7、”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5.小组合作,探究写法。(1)诗人通篇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诗中具体是怎样进行对比的?(结构上:每一小节中的前两句与后两句进行对比描写;第2小节和第5小节、第3小节和第6小节、第4小节和第7小节进行对比。内容上:反动派与具备“鲁迅精神”的人在如何对待人民方面进行对比;人民是怎样分别对待他们的进行对比。)(2)谈谈对这种写法的体会。1.在探究诗句意思、理解深刻内涵的环节上:(1)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补充,或者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来理解,效果会更好一
8、些。(2)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