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

ID:59130784

大小:16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9-25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_第1页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_第2页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_第3页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_第4页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l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新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l本节内容是在继碱金属、卤素两章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的理论章节,本部分内容属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基础理论的典型范例。本节教材之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之后是运用系统的原子结构理论和周期律知识来学习化学的阶段。一、说教材l知识目标:认识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了解两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概念;l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方法;教学

2、目标:l情感目标: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l教学重点:掌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l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结论;由理论去指导实践;本节教材是在高一化学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一些物质的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技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设计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二、说学生情况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亲自来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三、说教学方法四

3、、说教学程序1、设计思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规律,最好的途径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以建立和完善;本节内容在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面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有侧重地进行观点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即:实践→理论→实践。2、教学流程:【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性质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出现周期性变化呢?回顾已经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的知识。(复习巩固已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碱金属从Li~Cs,金属性逐渐增强,卤素从F~I,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从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说明此规律?(让学生总

4、结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为下面的实验设计打下基础)【板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设问】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探究Na、Mg、Al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引导学生由金属性强弱的判据设计实验)【学生回答】方案1、从置换氢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设计与与水、与酸的反应;方案2、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的角度。【学生活动】分组实验第一组实验:反应物现象化学方程式Na、水、

5、酚酞Mg、水、酚酞(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反应物现象化学方程式Mg、盐酸Al、盐酸第二组实验: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Na>Mg>Al【设问】家用铝锅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为Al2O3,不能长期用铝锅煮酸或碱性食物,铝元素容易进入体内,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演示实验】用自己制备的Al2O3,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氧化铝均能溶解。(引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从生活常识认识到Al2O3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学生活动】让学生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导学生去分析如何书写Al2O3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突破氧化铝跟碱反应方程式书写的难点)【追问】最

6、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性质如何呢?怎样设计实验说明?第三组实验:反应物现象化学方程式Mg(OH)2、盐酸、NaOHAl(OH)3、盐酸、NaOH(方案2的实施)(引出两性氢氧化物概念)【设问】NaOH、Mg(OH)2、Al(OH)3的碱性强弱顺序是什么?有何结论?【小结方案1和方案2】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设问】如何用已学原子结构知识来解释Na、Mg、Al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追问】分析从Si到Cl这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递变规律呢?据此推断出这四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设问】如何设计实验来

7、验证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小结第四、五组实验】酸性:H2SO4>H3PO4>H4SiO4,非金属性:S>P>Si反应物现象方程式MgCl2溶液、Na3PO4溶液、稀硫酸第五组实验:将MgCl2和Na3PO4混合,然后加入稀硫酸。【非金属强弱结论】SiP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说明用原子结构知识来解释非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总结论】NaM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