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

ID:59125783

大小:15.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3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_第1页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_第2页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_第3页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_第4页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布日期栏目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作者姚治孙涛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三部 姚治、孙涛摘要:近来国内创新性的抗银屑病药物的申报呈上升趋势,但由于银屑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现有药效学模型与临床的相关性尚存在一定问题,给研究和评价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整理总结了现有的一些抗银屑病体内外药效学模型和试验方法,并对其结果的评价价值做了一定探讨。希望对相关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关键词:银屑病、药效学、评价  银屑病是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不全、真皮浅层微血管扩张并伴有炎症反应为病

2、理特征的表皮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关于银屑病发病的新概念认为: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失常的免疫性疾病,表皮过度增殖与分化异常和炎症等疾病现象涉及到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调控,后者是指在银屑病中异常表达的免疫分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调节分子。国外文献报导ET-1(内皮素1)、sE-selectin(可溶性选择素E)、sIL-2R(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CD4+/CD8+等与银屑病有关。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种与银屑病有关的

3、体内外药效学试验模型及结果评价:一、体内试验  表皮细胞增殖过快和角化不全是银屑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小鼠尾部鳞片的表皮缺乏颗粒层的形成,雌激素周期的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上皮细胞转换加快,均与人银屑病表皮病理特征相似。药物如能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促进鼠尾颗粒层形成,就可能具有抗银屑病作用。下面两种方法是被广泛使用的较为经典的银屑病药效学模型:  1、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试验  雌性小鼠预先注射雌激素(如乙烯雌酚)数日,使其处于雌激素生理周期。阴道给予药物数日,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以终止细

4、胞分裂。取小鼠阴道组织,固定,染色,观察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常以甲氨蝶呤为阳性对照。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有抑制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2、对小鼠尾鳞片表皮细胞生成的影响试验  取小鼠,将试验药物直接在尾部外涂给药一定时段(一般为2周),取尾根部皮肤,固定,染色,测量鼠尾表皮厚度和颗粒形成情况。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有促进鼠尾颗粒层形成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3、对盐酸普奈洛尔所致豚鼠耳部皮肤银屑样皮损的影响  采用盐酸普奈洛尔乳剂型搽剂(5%)连续涂抹豚鼠两

5、侧耳廓皮肤,每日2次,连续2周后取少量豚鼠的两侧耳廓皮肤,固定,染色,光镜观察评价造模质量。于耳廓皮肤涂抹给药,每日2次,连续2周。同法观察耳部皮肤的角化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及固有层的变化情况,并测定表皮厚度。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有对抗模型组所致的角化层角化不完全或过度、棘细胞层变厚、表皮厚度增加等状况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该试验也是一种考察银屑病药效作用的有效的动物模型。  4、对小鼠血清可溶性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浆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  小鼠连续给药2周后,采用合

6、适的方法测定血清可溶性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具有降低血清可溶性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等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有文献报道血清可溶性选择素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慢性乙肝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浆内皮素水平也是多种病症的相关性指标,但二者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无这方面的报道,国外对此种模型也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二、体外试验  1、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法) 采用MTT

7、法考察药物对于各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的影响,采用的细胞有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等。 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是银屑病主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具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法)  采用MTT法考察药物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的影响。  真皮浅层微血管扩张也是银屑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有研究认为银屑病血管变化先于表皮增生,而银屑病血管生成增加的核心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具有抑

8、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3、对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对药物处理过的角质形成细胞(如HaCaT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如ECV304细胞)周期进行分析。对细胞增殖能力的有抑制作用药物,其可能的用机制是阻止或延缓角质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过渡,或阻止于S期等抑制细胞周期的方式,导致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  4、对角质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