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征.doc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

ID:59062240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29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_第1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_第2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_第3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_第4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斜角肌综合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斜角肌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由于前、中斜角肌肥厚痉挛或是因为解剖学变异,使斜角肌间隙变小,卡压通过的神经、动脉而出现的症候群。    (一)应用解剖斜角肌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肌纤维向前外下方止于第1肋骨上面的斜角肌结节,其止点附着处的后缘和第1肋骨上面构成一锐角,其抵止部附近为腱组织,腱组织比较坚韧但缺乏弹性,膈神经紧贴前斜角肌前面下行。中斜角肌起于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肌纤维向外下方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后方的骨面,其抵止处附近组织

2、也很坚韧,缺乏弹性。后斜角肌起于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肌纤维向下止于第2肋外面。三块斜角肌均位于较厚的椎前筋膜深面,由第4~6颈神经的前支支配,作用为上提第1肋、第2肋,以助深吸气。如肋已固定则可侧屈颈段脊柱。前斜角肌的后缘、中斜角肌的前缘以及第1肋骨的上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越过,而锁骨下静脉则在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1肋的上面。该局部常见的解剖学变异有: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的肌腹合并,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由合并的肌腹中穿过。除前、中、后斜角肌外,有时出现最小斜角肌,

3、它起于第6或第7颈椎横突前结节,在前、中斜角肌之间下行于斜角肌间隙中,止于第1肋骨上面或胸膜顶上方的纤维膜,该肌的存在将使斜角肌间隙变得狭窄。臂丛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的前支大部分共5条神经根组成。其中第5、第6颈神经前支组成上干,第7颈神经前支构成中干,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下干。臂丛穿越斜角肌间隙时,紧靠锁骨下动脉的后方,臂丛下干呈水平位或稍向上绕过第1肋骨上面,臂丛的中干和上干位于下干的外上方(图7~27)。    (二)病因病机某些先天性畸形如:高位第1肋骨、高位胸

4、骨、第7颈椎横突肥大均有可能刺激支配前斜肌的神经,引起斜角肌痉挛而压迫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如果前、中斜角肌肌腹合并,收缩时极易压迫其间穿过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另外,颈部过度旋转,前斜角肌被牵拉损伤引起痉挛而压迫神经血管,神经受到刺激又加重了前、中斜角肌的痉挛,第1肋被抬高,斜角肌间隙变狭窄,再卡压血管神经,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发生,患者多有患肢搬抬重物或受牵拉等外伤史。患肢有放射状疼痛和麻木触电感,以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支配的前臂尺侧和小指无名指最为明显,高举患肢减轻下牵的

5、力量时,症状缓解,手肌握力减弱,晚期小鱼际肌明显萎缩。由于锁骨下动脉受压以及痉挛引起患肢血供不足,皮肤冰冷、苍白,如合并阻塞,晚期常可引起手指溃疡坏死,累及交感神经,还表现为手部无汗、皮肤色泽变深肿胀等。    (四)诊断要点    1.爱狄森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前斜角肌所在部位明显压痛,可触及痉挛的肌腹。    3.高举患肢症状减轻,向下牵拉患肢症状加重。    4.向对侧转动或深吸气可使桡动脉搏动减弱。    (五)针灸和推拿治疗    1.针灸治疗(1)治疗原则舒筋通

6、络、解痉止痛。(2)常用穴位阿是穴、天鼎、极泉、曲池、后溪、养老。    (3)备用穴位合谷、外关、十宣、会宗。    (4)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选用3~5穴,用毫针,施以泻法,留针20~30分钟。阿是穴可同时加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在阿是穴、极泉穴等处操作,注意进针方向和深度,不可刺入肺尖以免引起气胸。    2.推拿治疗    (1)穴位及部位风池、肩井、肩髃、天宗、曲池、合谷、手三里及颈部周围的软组织。    (2)手法攘、按、拿捏、擦。    (3)操作患者取坐位,用滚法在患者前斜角

7、肌、菱形肌、斜方肌前缘部位进行滚切,反复多次,持续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接着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前斜角肌,反复提捏5~10次。再选风池、肩井、天宗穴,用拇指强烈刺激手法施以点按法,由弱到强,每穴15秒左右,最后再用擦法,沿前斜角肌纤维方向由上向下治疗约5分钟,以透热为度。上述疗法每日1次,至症状消除为止。    (4)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可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注意项部保暖。    2)如手法治疗不能缓解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四、挥鞭式损伤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由于车

8、辆高速行驶中的紧急刹车,车祸中的猛烈碰撞,引起颈段脊柱过伸后的快速前曲,如同挥动鞭子时先挥向前再往回带一样,故称之为挥鞭式损伤。    (一)病因病机挥鞭式损伤指的是外伤的机理。常见的原因是坐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因为紧急刹车或是车祸中的碰撞,头颈部发生剧烈的摇晃而致损伤,这时头和上颈部好比鞭梢,比较固定的下颈段好比鞭柄被“握住”用力挥抖。快速行驶的车辆在受到前方来的撞击或是突然刹车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乘车人头颈部在瞬间发生屈曲性损伤,颈段脊柱快速屈曲,超过颈后部的斜方肌、头半棘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