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54941
大小:120.8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14
《胸痛健康宣传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胸痛知识健康宣教定义:胸痛是指颈部与上腹部之间的不适或疼痛。胸痛的程度与个体的痛阈有关,与疾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危险性也存在很大差别。对于危及生命的高危疾病: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等,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恰当的诊断和处理,若误诊或漏诊会导致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反过来,如果把一些预后良好的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严重的心源性胸痛,又会增加病人的顾虑和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且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花费。因此,充分认识胸痛病人临床症状,及时恰当地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对
2、其危险性给予准确的评估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是临床医学中一个极为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胸痛疾病包括以下疾病:1.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包炎及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X综合征等。2.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非心血管源性1.肺脏及纵隔疾病(炎症、结核、肿瘤)支气管炎,各种肺炎,胸膜炎,气胸(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胸膜肿瘤(间皮瘤),肺癌,肺结核,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等。..2.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
3、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胃炎,胰腺炎,隔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胆结石,胆囊炎等。3.肌肉骨骼疾病:外伤与劳损、肋软骨炎,流行性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椎炎、结核性胸椎炎、多发性骨髓瘤,胸壁肿瘤,骨肿瘤,白血病对神经的压迫或浸润。4.神经系统疾病(1)肋间神经炎:刺痛、烧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局部压痛;(2)神经根痛:感染、中毒、新生物压迫,神经根受牵拉所致;(3)胸段脊髓压迫症:胸椎或胸段脊髓本身的炎症、肿瘤、外伤或先天异常等压迫胸段脊髓或神经根胸部肋间神经痛;5.感染性疾病(1)皮炎、皮下蜂窝织炎、胸壁软组织炎:红、肿、
4、热、痛、压痛;(2)带状疱疹:病毒性疾病,常骤然起病,沿肋间神经分布,多位于胸壁一侧,不超过中线,有粟粒至绿豆大丘疹,继变为水疱,患部皮肤感觉过敏,呈刀割样剧痛或灼痛。易误诊、漏诊。(3)流行性胸痛;6.功能性胸痛心脏神经官能症过度通气综合症..焦虑或抑郁,惊恐发作或癔症;如恐惧、严重的抑郁、焦虑等所致的胸痛,但需除外器质性病变。胸痛短暂、针刺样、位置不固定,活动后可以缓解,硝酸甘油无效,暗示治疗有效。在胸痛疾病中冠心病占重要地位。冠心病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认为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
5、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家族遗传史、年龄、性别(男性)等。从上述因素看,冠心病的发病同饮食营养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注重合理营养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归纳有7点:控制热量、限制脂肪、适量蛋白质、清淡饮食、食保护性食物、充足维生素、忌烟酒及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原则应该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避免刺激,少食多餐,容易消化饮食指导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少食甜食品及纯糖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胆
6、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总热量。可多选用水产鱼类,因其蛋白质优良,易消化吸收,且对血脂有调节作用,与畜肉类食品相比更适合老年人特点,对防治冠心病有利。应多选用豆类及豆制品,这样既可保证优质蛋白质供给,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避免动物性食品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而且黄豆等还含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有..利。多吃一些瘦肉、鱼肉、鸡蛋、乳类、黄豆或豆制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
7、要危险因素。要防治冠心病,必须要控制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以内。尽量少用动物内脏(猪肝、肾、脑、鱼子等)墨斗鱼,松花蛋、肥肉、动物油脂、黄油、奶油、全脂乳、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黄油、猪油、牛油、椰油等避免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可以吃蛋黄,这是因为蛋黄内既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磷脂,后者可以对抗前者,有抑制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因此,冠
8、心病患者每天吃1个蛋黄,对人体的保健是非常有益的。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