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知识培训

中医护理知识培训

ID:5901807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8

中医护理知识培训_第1页
中医护理知识培训_第2页
中医护理知识培训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知识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诊病讲究辨证施治,望闻问切,需分清虚实、表里、寒热、阴阳,因此中医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独到之处,例如:一、感冒的中医护理感冒是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感冒等几种证型,临床中要注意辨证施护,对病人的饮食、起居、预防进行指导。其辨证施护为: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可行背部捏脊(督脉及膀胱经脉输穴),直至背部发热,或遵医嘱针刺风池、合谷、曲池等穴位,鼻塞流涕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头痛加百会、太阳、印堂穴等。2、风热感冒口渴,可给温开水,西瓜汁等,或鲜芦根

2、煎汤代茶饮。3、便秘可用麻仁滋脾丸活番泻叶代茶饮。4、暑湿感冒头身疼痛,可采用刮痧疗法,或鲜藿香、佩兰、薄荷洗净泡水代茶饮。5、体虚感冒,可艾灸大椎、关元、足三里。6、解表药宜轻煎,风寒感冒药宜热服,多给热饮料,并注意保暖,以助汗出,风热感冒宜温服。7、饮食以清淡为多,多饮开水,忌辛辣,油腻之品,风寒感冒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多食水果;气虚感冒宜选温补,易消化的食品如三药粥,黄芪大枣粥,牛奶等以健脾补气。1、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体育活动,自我穴位按摩等,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低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预防:

3、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藿香、佩兰等。随着季节的变化,预防感冒的药物亦有所区别,如冬春季节用贯众、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流感使用板蓝根、大青叶、双花,常用预防感冒的食品如葱、大蒜、姜、食醋等。二、针灸的护理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特殊疗法,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应用时首先了解其禁忌症: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4、小儿囟门未必合时,头顶腧穴不易针刺。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对有硬弯、

4、锈蚀、有钩的针具应剔除不用。2、针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折合理体位,以便于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取穴。2、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意外,应紧急处理。3、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留在患者身上。4、用过的针具,应灭菌处理后再进行检针、修针,然后经再次灭菌处理后配用。5、掌握针灸的禁忌症,对协、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腑。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等通经活络的腧穴,禁止针刺。三、针刺意外的护理针刺意外包括:晕针、血肿、弯针、折针、滞针等。对晕针的患者要立

5、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给患者饮热开水或糖水,重者可按压人中,内关,足三里,苏醒后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对晕针患者的预防应做到:对初诊、精神紧张、体弱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患者的神色,及早发现晕针先兆。对出现血肿的患者:轻者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重者青紫面积大,可先冷敷止血,再做热敷。预防血肿要做到熟悉解剖部位,针刺时避开血管,起针时立即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大东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