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

ID:59017787

大小:468.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9-26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思想(1)2016·海南卷,4:孟子的思想主张(2)2015·全国Ⅱ卷,24: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3)2015·全国Ⅱ卷,40: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的比较(4)2015·海南卷,1:法家与儒家思想的共通之处(5)2014·海南卷,1:先秦法家思想(6)2012·海南卷,2:儒家仁政思想1.高频考点:儒家思想。2.备考策略:(1)学习中注意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比较,要求考生理解各

2、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论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根源。(2)比较孔孟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通之处的社会根源。(3)对于先秦时期科技文化的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不需要深入挖掘。科技文化2017·全国Ⅲ卷,24:西周与战国时期文字的使用状况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

3、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克己复礼”(2)教育:“有教

4、无类”“因材施教”(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①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②“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道家老子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5、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无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代表下层民众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

6、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4.文学(1)《诗经》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③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①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②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③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

7、“骚”并称。重理解1.概念阐释“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西周学校教育的突出特征,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垄断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特征(1)自由讲学,各具特色。(2)为诸家学派的基地。(3)是参议时政的论坛。(4)以教士、养士为职能。(5)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带来了

8、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③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要点史料探究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1)明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