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

ID:5901706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8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6卷第3期[文章编号]1671-8178(2003)03—0005-04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思考李友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文章认为沿用学科型高校的教材与办学模式、教师队伍不适应高职教学要求、校企分离等因素造成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必须突出职教特色、校企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动手能力,并从教材、教法等方面彻底改革才有望解决。而高职院校的改革又必须政府统揽、企业参与、加大投入方能奏效。[关键词]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脱节[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

2、]A·7·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6卷第3期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职的发展为高校每年的扩招,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培养人才与社会使用人才的情况看,二者脱节的矛盾日益明显,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将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也会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一形成培养与使用脱节的原因不少人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主要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加上原来大量国有企业转制,而民营企业又未发展起来,外资企业不多,形成了“一少三多”——就业岗位少,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多,经济结构调整转制带来下岗人员多,农村剩余劳

3、力转移进城以廉价的劳力挤占岗位的多。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但上述种种只是外在的客观现象,而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职院校的特色不明显,其毕业生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具体说来,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目标、模式与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1、传统办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推行国家计划招生,学校按计划培养,人事部门按计划分配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习惯了这种办学模式,然而这种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使用相分离,使很多人学非所用。虽然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取消了分配制度,实行就业双向

4、选择,但旧的办学模式仍然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根深蒂固,影响很难消除。近几年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按“三改一补”的政策合并组建了一批高职院校,也有一批独立的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虽然1999年全教会对高职作了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不少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实践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但其办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学校仍然只管培养,至于培养的人才社会究竟需不需要却心中无数,即对于社会需要何种规格的人才,各规格的人才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具备什么能力研究不够。因此造成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7·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6卷第3期2、沿袭学科、学历

5、教育。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国家还没有一套适应高职特点的成熟管理思想、管理体系。教育管理部门基本沿用大学、普通专科的学科建设体系来管理和评估评估高职。这样一来,即使国家明确规定了要培养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专门技术人才,但客观上却引导、逼迫高职院校走学科建设的老路,按传统的高校模式来办学;社会上用人单位普遍讲学历、讲文凭,包括组织、人事部门也带头推行只讲文凭、学历的政策;学生家长送子女上学,其目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更加热衷于追逐学科、学历,这一客观现实进一步迫使高职院校走学科学历教育的老路,而违背国家兴办高职的出发点和培养人才的宗旨,

6、这种客观实际也造成培养与使用脱节[1]。3、沿用普通高校教材。教材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为保证高职的教学,教育部门曾组织编写了一批教材,但这些教材基本上是本科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的改编,而不是经过从事高职研究的专家和实践的老师通过教改在实践中产生的,这种教材是媳妇穿婆婆的鞋——老样子。这种教材的使用必然导致高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沿用老一套,培养的人才模式也是老一套,所以必然造成学校培养人才与使用脱节。4、教师队伍不适应高职教学要求。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尊师重教走向了片面:认为在学校一切按老师的办,不论老师水平高低,教好教坏,都得听老师的,

7、就是尊师重教。由此,逐步形成了教师只会教课本,只会讲理论,不会动手做,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而高职教育的特点既要懂得理论,更要在实践中会动手做。老师不会动手做,又怎么能教出会动手做的学生呢?这必然造成培养与使用脱节。5、校企分离,各执其事。过去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学校还深入工厂学习,但在精英教育的环境中造成了学校与企业的分离。学校只是闭门教学,学生只是在校园闭门读书,究竟社会需要我们教什么,需要学生读什么,不清楚。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掌握什么知识,要具备什么能力,学校也不知道,企业也无法干涉,因为两者是分离的,没有统一协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