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991454
大小:1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6
《二年级下语文说课31恐龙的灭绝人教版新课标201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年级下语文说课-31恐龙的灭绝人教版新课标201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恐龙的灭绝》。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另外文中精美的插图及不确定的猜想链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仿佛将学生带回到了恐龙称霸地球的中生代时期。然而恐龙毕竟已经灭绝,离我们远去,因此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这个角度说文本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个让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
2、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平实,但行文中却流露出对地球上一个生命物种灭绝的悲痛,从而引发学生从内心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时候,对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谜大多有一种求新猎奇的心理。“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更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引导,少讲解,重指导,少分析。我想学生一定能在观察中走近文本。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新课标:“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读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积
3、极主动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体验。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15个生字;理解“灭绝”“枯萎”“哺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3、激发学生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我们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分析这些说法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四、教法学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设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因此本节课
4、我们采用“自主读书、感悟语言”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从感官上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恐龙世界。五、教学流程(一)手偶激趣,畅谈恐龙因为课堂的开始是一个调整的阶段,所以这节课我们采用了“手偶”激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恐龙。谈话之后,形象直观的恐龙图片,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新课讲解时,我们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对全文内容有了大致
5、的了解,为学习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三)畅读课文,提取信息教材中恐龙的年龄,人类的历史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对于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要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中用投影在“比一比”中把恐龙的年龄、人类的历史加上“我的年龄”用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三者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恐龙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久远,也自然地感受到人类历史与恐龙年龄相比“短多了”,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了的困惑。(四)以读代答,读中感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悟、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见解。”课上我们提
6、出了这样的问题“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想如果学生依据文本进行回答,我们就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说法读给大家听;但是也有的学生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对恐龙的消失有着自己的看法,可能会脱离文本而进行回答。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们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补充、再创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珍惜利用这样可贵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在学到“行星撞地球说”的时候,我们借助网络平台,插入了一段视频,这个情境的创设有助学生加深感受恐龙灭绝时的惨痛。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恐龙灭绝的说法时,我们就以“记者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知识的恐龙
7、。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有条理地说话,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五)扩展延伸,培养意识播放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生物图片,问:“学了课文,看了图片,你想对我们人类说些什么?”这一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会把学生带到文本对话中。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六)板书设计:课堂的结束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它往往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所以最后刘老师画的小恐龙对学生发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唤。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