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核医学》习题.doc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

ID:58980351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16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_第1页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_第2页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_第3页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_第4页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核医学》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核医学》习题《实验核医学》习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2311Na是稳定性核素,从中质比看,则2411Na将发生β-衰变,2211Na将发生β+衰变。2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某一核素,同种元素各核素间互为同位素。3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但所处能态不一致的核素间互为同质异能素。4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衰变方式有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衰变和γ衰变。5α粒子的本质是氦核,β-粒子的本质是负电子,β+粒子的本质是正电子,γ射线的本质是光子(电磁波),X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6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电离、激发、

2、弹性碰撞和韧致辐射。7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效应。8韧致辐射是高能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粒子受物质原子核电场作用的结果,湮没辐射是β+粒子的吸收形式。9高能β粒子穿过物质时,在物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下,产生韧致辐射,β+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当其动能完全耗尽后,和周围的一个自由电子结合,产生湮没辐射。10俄歇电子能量来自核外电子,内转化电子能量来自原子核。11核跃迁规律用放射性活度表示为A=A0e-λt,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可用Bq和Ci等表示,

3、1mCi等于37MBq。12吸收剂量的国际专用单位是Gv,当量剂量的国际专用单位是Sv。13辐射剂量限制的目的是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确定性效应(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除外)、限制随机效应发生的几率,即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控制在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14放射实践的防护原则是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15辐射生物效应按效应发生规律和性质分随机效应和个人剂量限值。16为了防止对职业人员健康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对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不得超过150mSv,对其它组织不得超过500mSv。为了防止随机效应发生,职业人员在全身均匀照射情

4、况下年当量剂量限值为20mSv,在全身不均匀照射情况下的有效剂量为∑TWTHTR≤20mSv。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非职业人员(公众)年当量剂量限值为1mSv。17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源项控制法。18对γ射线的屏蔽防护宜选宜选高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的材料,对高能β射线宜选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外层再加一层高原子序数的材料。19选用铅以屏蔽防护γ射线,选用有机玻璃+铅以屏蔽防护高能β射线。。20α、β、γ三种射线的外照射危害的顺序是γ>β>α,内照射危害的

5、顺序是α>β>γ。21放射性物质侵入机体的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22放射性废物的治理途径有静置衰变法、稀释排放法和浓缩贮存法。23对生物体来说,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是其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损伤。24对生物体来说,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是其作用于水,主要产生OH、eaq-(水合电子)、H2O2等产物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25组织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与其分裂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6局部组织由于氧浓度的增高而对辐射的敏感性增高,此现象称氧

6、效应;机体组织温度增加而对辐射敏感性增高,此现象称温度效应。第二章27绝对测量所得的单位是衰变数•分-1(dpm)、衰变顺•秒-1(dps、Bq),相对测量所得的单位是计数•分-1(cpm)、计数•秒-1(cps)。28固闪测量仪的探头部分是由闪烁体、光导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其中能将辐射能转化成光能的部分是闪烁体,对于γ探测器,其成分是NaI(T1)晶体。29液闪测量中的化学发光是由于闪烁液内发生化学反应引起。30磷光是由于闪烁液受到光照后产生,而液闪仪的符合线路可排除。31液闪测量时特殊本底计数的主要来源有样品瓶、静电感应、化学发光和磷

7、光。32液体闪烁测量使用的闪烁液其组成包括溶剂、闪烁剂和添加剂、33淬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局部淬灭、浓度淬灭、化学淬灭和颜色淬灭。34进入脉冲高度分析器的脉冲信号,最后能通过反符合线路输出的是脉冲信号。BA低于下甄别器B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于下甄别器,低于上甄别器C高于上甄别器D低于下甄别器,高于上甄别器第三章35制备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S或N)、同位素交换法(S或G)和生物合成法(U或S)。36标记化合物的主要质量指标有放射化学纯度、放射性比活度和放射性

8、浓度和生物活性与免疫活性。37标记化合物的辐射分解方式有初级内分解、初级外分解和次级分解。38辐射自分解的次级分解是指作用而使标记物分解。A射线与标记物本身B核衰变C射线与周围其它物质D氧化、还原或微生物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