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

ID:58959895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7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_第1页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_第2页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_第3页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_第4页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委托书-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摘要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创新的突破口。私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整个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加强私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公与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私德教育与公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私德教育,必须对私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突破口  作者简介秦虹,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武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实施素质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坚持德育

2、为先,推进德育创新。怎样推进德育创新?突破口在哪里?对此的回答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加强私德教育,是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一、加强私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  加强私德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因为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是改革的思想基础。那么要更新哪些观念呢?  (一)更新关于公与私的观念  什么是公?什么是私?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为公,“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摘要私

3、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创新的突破口。私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整个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加强私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公与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私德教育与公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私德教育,必须对私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突破口  作者简介秦虹,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武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实施素质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坚持德育为先,推进德育创新。怎样推进德育创新?突

4、破口在哪里?对此的回答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加强私德教育,是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一、加强私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  加强私德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因为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是改革的思想基础。那么要更新哪些观念呢?  (一)更新关于公与私的观念  什么是公?什么是私?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为公,“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加强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摘要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创新的突破口。私德教育是

5、德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整个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加强私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公与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私德教育与公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私德教育,必须对私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私德教育;德育创新;突破口  作者简介秦虹,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武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实施素质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坚持德育为先,推进德育创新。怎样推进德育创新?突破口在哪里?对此的回答可能仁者见仁,智者

6、见智,笔者认为,加强私德教育,是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一、加强私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  加强私德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因为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是改革的思想基础。那么要更新哪些观念呢?  (一)更新关于公与私的观念  什么是公?什么是私?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为公,“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相对)”为私。[1]这两个定义基本反映了公与私的本质内涵。从已有的思想观念的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公与私的观念往往

7、存在着一种偏差,这就是视公为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和提倡的,视私为消极的、负面的、否定的和限制的,对于二者的关系,则把它们截然对立起来,视为水火不相容,认为公怎么肯定和提倡都不为过,私怎么否定和限制都不为过,于是提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提倡在道理和理念上是可以理解的,在典型个人和事例上是可以体现和反映出来的,但是在道德现实上则是难以在整体公民及行为上体现和反映出来的,原因在于观念的偏差。  我们认为,对于公与私的观念,其合理性和正确性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关于公,并非绝对是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和应该提倡的

8、,以否定、剥夺和限制私为条件的公就不具有上述性质,例如过去“人民公社”提倡的“一大二公”中的“公”就是一个典型。事实证明,这种在剥夺、限制了私基础上建立的“公”,不仅不合乎人性,而且不合乎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