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95832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7
《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学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大中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艰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然而综合中学教育现象来看,学校教育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重课堂轻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中学生的德育意识和观念比较薄弱,不良行为还在上演。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形势,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发
2、展,增强自身责任感和自觉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初中德育教育 管理策略 引言 “以人为本”的中学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学校管理的一切实践都要围绕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去展开,要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学校管理者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在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一、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历史必然性 1.历史上国外知名学家对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理念的促进帮助 随着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影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得以
3、逐步形成: (1)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Dewey,1859~1952)的教育理论充满了尊重学生的思想,他指出,要把“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2)马卡连柯(Makarenko,1888~1939)认为,学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活动的参加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受训练的材料。 (3)以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
4、、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思潮”更加关注人的本性,主张人的价值和尊严。 2.历史上国内知名学家对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理念的高度重视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于人本的思想做出进一步阐释。他在《礼记·中庸》中明确指出:“仁者,人也”,治国理政离不开“人”,教学育才更离不开“人”,必须“爱人”。孔子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特点及个性,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更是对人本精神的推动,他提出无论任何人只要有心
5、学习,都应该得到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xxx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人,要努力培养出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xxx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观点坚定地折射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光芒。 综上来看,人本思想已深深植入中國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为后世宝
6、贵的文化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充分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育体系中来。 3.国内教育界学者对以人为本德育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理念的积极倡议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学者们积极倡议“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在中学开始大力推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理念、学校管理逐渐人本化,学生的个性化管理也得到加强。人本主义逐渐受到重视,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幸事。同时,应当看到理论与实践运用之间
7、,还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 综合学界所述,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去展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中学中出现的这些口号,都在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以人为本”的坚定立场。 二、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发展策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初中学校可以从骨干培养、师德建设、学历提升、专业发展、班主任成长等方面,明确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践行措施。 1.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
8、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学科教学竞赛;不定期举办教学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及优秀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2.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网络存储着强大的信息量,在网络教学的海洋里,教师查找资料更为快速迅捷,教学手段更为丰富有效。以往,教师想要向一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习只能依靠杂志,要么就要驱车千里到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网络平台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让教师0距离与专家进行交流、对话。“中国教师教育网”“教师听课网”等网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