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

ID:58912764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26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_第1页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_第2页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_第3页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_第4页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一、道德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  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更是中国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重大难题。从逻辑上说,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外两个方面:“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是教育的内容问题,即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怎么教”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教什么”一般由伦理的传统、当代的国情、文化的撞击的三维坐标所决定;而“怎么教”在相当程度上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提及教育方法问题,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心理学,在潜意识中,是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似乎由此教育才成为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科学

2、,这种立论当然没错,但从根本上说,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科学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人文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文化过程。把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只当作一种科学,应该说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教育观念上的一个误区。“科学”从广义上说,是主观对于客观的符合,它与“真理”构成一对体用关系;从狭义上说,科学强调的是主客的二元对立,强调对象性、客观性。可见,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其隐含的意义是说教育作为一门学问,追求的是教育的真理,但如果对它进行狭义的理解,又必须把教育的客体对象化或者把主客体都对象化,从而使“科学”成为可能。然而,“科学”只是达到真理的途径

3、之一,对于人来说,教育不只具有科学的本质,更重要的具有人文的属性,由于这种人文的属性,教育同时又必须遵循文化的逻辑。如果说,“科学”需要的是对象化的主客体的对立,人文需要的就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投入和二者的一体化。作为教育的主客体的人,当然有其生理与心理的基础,但人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而是文化的存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的是由文化所塑造的。所以,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其基础的理念是把“人”作为生物性的存在;而作为一种人文,则是把“人”作为文化的存在物。科学与人文构成教育的双重本质,科学过程与人文过程的统一,才构成健全的教育过程。  

4、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这一立论又会进一步。可以说,道德教育从方法来说,主要是一个文化过程,这是道德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区别之所在。德育与智育,在方法与本性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因而更侧重于生理基础与心理过程;而德育在本质上是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与接受,因而更主要的是文化原理的运作。知识的授受是理性,价值与规范的认同则是情感与理性的同一,这便是文化沟通与运作的过程。当然,道德教育的文化本性还表现在人的价值结构、性格表达是文化母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受文化传统与文化原理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因为,构成伦理的最直接基础的不是心理,而是文化。所以,我们

5、发现文化模式与教育模式之间有着深层的必然联系,而道德教育与文化模式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道德教育只有遵循文化的原理并与之相契合时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之所以成为难题,一方面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撞击时期三维坐标的动摇不定,价值失衡,社会失范有关,也与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的纯“科学主义”态度与方法有关。由于施教过程未与中国特殊的文化原理尤其是文化心理相契合,因而道德教育不能入耳入心,形成道德教育的无力感。要攻克这一难题,形成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必须对中国式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进行研究,而传统则构成它的基础。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

6、文化,成功的道德教育是这种伦理型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与中国文化之间深层的契合,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契合的便是所谓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是《大学》的精髓。“大学”语义有二,一是所谓“大人”之学,即培养“大人”即道德上的合格人才的学问;二是古代大学的教育。两者之中,前者意义更普遍。“大学之道”即古代造就道德上的“大人”的途径。“大学之道”提供了一个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道德教育的思路与模式,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三纲领”与道德教育的文化模式  中国传统

7、道德教育的文化模式与大思路是什么?《大学》开宗明义就予以明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所谓“三纲领”。“三纲领”既是古代大学教育的纲领,也是进行道德教育,造就所谓“大人”的纲领,它实际上构造了传统道德教育的文化模式和大思路,同时也指明了个体道德生长与实现的历程。  “明明德”是“大学之道”的始点与基础。它的关键点有二:“明德”与所谓“明”。“明德”即人的善良纯明的德性,亦即所谓善之人性。整个中国伦理、中国道德教育以性善为信念,同时又以性善为预设。“明明德”中两个“明”,前一个“明”是动词,其意为复明、自明,隐含的文化意义

8、与文化原理是:人性本善,之所以不善,是人欲所蔽,气禀所拘,用佛家的话说是“客尘所蔽”,只要去除蒙蔽之物,便可显露、恢复人性的光辉,因而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