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856400
大小:9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23
《微生物纯种的分离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生物纯种的分离方法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是杂居在一起,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着多种微生物。要研究其中的某一种微生物,首先必须将它分离出来。下面介绍几种纯种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分离的材料,在培养基表面平行或分区划线(图5-5),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纯种的单个菌落。液体稀释法将待分离的样品经过大量稀释后,取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表面,培养后就可能得到单个菌落。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试剂、染
2、料、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利用这些特点可配制出适合某种微生物生长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就可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菌丝尖端切割这种方法适于丝状真菌。用无菌的解剖刀切取位于菌落边缘的菌丝的尖端,将它们移到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后,就能得到新菌落三、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背景知识介绍1.细菌的分离与纯化自然界的细菌总是以杂居的方式存在,如土壤、水、空气等都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我们如何知道这些杂居的细菌是哪种细菌呢?这就需要将这些带菌的材料中混杂的细菌,经过稀释,使其分散成单个存在的菌体,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长成肉眼可见并具有一定特征的菌落。这
3、些菌落分离出来,进行纯培养。所谓纯培养即在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菌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的方法称为细菌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稀释法和划线法。(二)课题提出:我们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有大量的细菌,细菌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但是,自然存在的细菌都混杂在一起,我们要想研究和了解各种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就要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如对一些致病菌的研究,食品卫生的研究,微生物工业的研究等。在研究过程中,有时需要调查和检测细菌密度,则需要统计细菌的数量。如对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的监测和检查,现在公布的空气污染度
4、中,有一项即是细菌数量。所以,分离与计数是对细菌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果调查不同深度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样品进行分离和计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对使人生病的细菌,其检查也要采取此方法。如当皮肤受伤时则容易发炎,皮肤中的那些细菌在引起炎症?再如,食物的变质、蔬菜水果的腐烂、水的污染、生活用水标准的检测、饮料和食品合格的检查等,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分离与计数是微生物研究中非常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涉及面很广。(三)活动范例【活动课题】对校园不同环境尘土细菌数量的调查。【课题概述】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大,种类多。但是不同的土质及土壤的不同深度,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生活
5、的环境中,土壤里的细菌数量和类型有没有区别呢?教室是人集中的场所,由于人多杂菌也多;操场是学生运动的场所,人虽然很多,但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其中的细菌会比教室少吗?【活动过程】(1)样品的采集:在教室不同方位的角落的地面用刷子,扫取尘土,放入洁净的容器中;在操场中央及四个角扫取少量的尘土,放入洁净的容器中。(2)菌液的制备:将教室土样和操场土样各称取10g,分别在火焰旁加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震荡5分钟使菌分散。制备成10-1(1/10)的菌悬液。(3)稀释:准备已灭菌的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14只(每个样品7支),按10-2~10-8顺序编号。然后用无菌移液管从教室
6、样品10-1菌悬液中,摇均后吸取1ml放入1号试管,用手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吸三次将移液管中的菌悬液洗下并混匀。再用无菌移液管按上面方法稀释操场尘土样品。(4)接种培养:准备好经过灭菌的、温度在50℃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约300ml;经过灭菌直径9cm的培养皿18套(每个样品9套),并编号10-6、10-7、10-8,每个稀释度各3套,即做三个重复以便观察。待放凉凝固后,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天。(5)结果观察:经过培养后,平板的表面长出菌落。不同的细菌其菌落的形态也不同;根据平板菌落的数量计算出样品所含菌数。(6)记录如下:①菌落数:计算3个重复菌落的平均数。
7、平板上菌落数,以第二个稀释度长有50个左右菌落为最佳(太密了不好数)。如果太密,可进一步稀释。②每毫升活菌数:按上面公式分别计算3个稀释度的菌数,其计算结果3个稀释度应很接近,如差距较大,实验则不够精确。③菌落类型:简单根据菌落特征,计算3个重复共有几种(一样的算一种)。(7)结果分析:根据两种样品的细菌数量和菌落种类,分析两种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与人群密度、周围环境特点有没有关系。(8)结论。(四)问题与思考1.有时吃剩饭为什么会闹肚子:提示,将新鲜的米饭、放置一天的米饭、放置二天的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