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

ID:58854546

大小:44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9-23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_第1页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_第2页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_第3页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_第4页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知识网络  以“集合”为基础,由“运算”分枝杈.    二.高考考点  1.对于集合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重点是对集合的识别与表达.  2.对集合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命题的四种形式;相关命题的等价转换,重点考查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与应用.  三.知识要点  (一)集合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的描述性定义:  某些指定的

2、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认知:集合由一组指定的(或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集合的元素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性:  (I)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为这个集合的元素是明确的,只有“是”与“否”两种情况.  (II)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不相同.  (III)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前后顺序之分.  (2)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一般表示方法主要有  (I)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  提醒: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须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与“无序性”,

3、以防自己表示有误或被他人迷惑.  (II)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描述法的规范格式:{x

4、p(x),x∈A}其中,大括号内的竖线之前的文字是“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后面是借助代表元素描述的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及范围(即判断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确定的条件).  ②认知集合的过程:  认清竖线前的代表元素;考察竖线后面代表元素的属性及范围结合前面的考察与集合的意义认知集合本来面目.  例:认知以下集合:  ;    ;  ;        ,其中M={0,1}.  分析:对于A,其代表元

5、素是有序数对(x,y),即点(x,y)点(x,y)坐标满足函数式y=x2-1(x∈R)点(x,y)在抛物线y=x2-1上集合A是抛物线y=x2-1(x∈R)上的点所组成的集合.  对于B,其代表元素为yy是x的二次函数:y=x2-1(x∈R),再注意到集合的意义是范围集合B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取值范围集合B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值域,故B={y

6、y≥-1}.  对于C,其代表元素是xx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

7、x∈R)的定义域,即C=R.  对于D,其代表元素是xx是集合M的子集集合D由M的(全部)子集组成,故D={φ,{0},{1},{0,1}}.  (III)数轴法和文氏图法:文氏图法是指用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区域(内部)表示集合的方法.此为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集合问题的原始依据.  评注:集合的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师生研究集合的基本功.为了今后的继续性发展,这一软性作业必须高质量完成.  2.集合间的关系  (1)子集  (I)子集的定义(符号语言):若x∈Ax∈B,则AB(注意:符号的方向性)  规定:

8、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都有φA  显然:任何一个集合都是自身的子集,即AA.  (II)集合的相等:  若AB且BA,则A=B.  (III)真子集定义:若AB且A≠B;则AB(即A是B的真子集).  特例: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全集,补集  (I)定义  设I是一个集合,AI,由I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I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即A={x

9、x∈I,且xA}.  在这里,如果集合I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则将I称为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 

10、 (II)性质:  φ=U;U=φ;(A)=A  (III)认知:补集思想为我们运用“间接法”解题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代数中的探求范围等问题,当正面入手头绪繁多或较为困难时,要想到运用“间接法”进行转化求解.  (3)交集,并集  (I)定义:  ①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

11、x∈A,且x∈B};  ②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

12、x∈A,或x∈B}.  (II)认知:上面定义①、②中的一字之

13、差(“且”与“或”之差),既凸显交集与并集的个性,又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并集概念中的“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中的“或”:生活用语中的“或”是“或此”.“或彼”.二者只取其一,并不兼有;而并集概念中的“或”是“或此”.“或彼”“或彼此”,可以兼有.因此,“x∈A或x∈B”包括三种情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