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明确两地区的位置、范围.2、让生说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3、能知道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方向。【学习重点、难点】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命题方向】本章以南极和北极图的考查为重点,选择题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生物、气候特点等.如2008年山东卷考查了南极和北极地区冰川消融的问题.2010年在南极考察及极地保护方面命题可能性较大.【学法提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2、点评质疑【学习过程】知识点一:读课文P109-----P117,填写下列表格:名称纬度位置范围自然资源气候特征居民我国科考站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温降水风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知识点二:读课文P110图10.2南极地区,填写下列表格:名称建站时间(早或晚)纬度(以66.5°S为界温度带有或无极昼、极夜半球长城站中山站【合作探究】1.如何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2.南极地区有哪些别称,分别的代表的含义是什么?【配套练习】1.下列有关两极地区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B.两极地区
3、都非常寒冷,多强风C.在南极地区能见到可爱的企鹅,在北极地区能见到胖胖的北极熊D.两极大部分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2.北极地区()A.纬度很高,接近北极圈B.北极圈横贯中部C.几乎全在北极圈内D.几乎全在北极点附近3.有关南极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1月至次年3月,是来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B.南极洲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C.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D.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南极洲生物资源相当贫乏4.有关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山站的建立早于长城站B.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C
4、.中山站不属于南极地区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位于东半球5.南极的科考队员们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A.倾盆大雨B.酷寒烈风C.烈日炎炎D.阴雨绵绵6.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巴西D.阿根廷7.南极洲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大洲,原因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岭众多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集中在中部C.大陆上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D.冰山飘浮于四周,增加了大陆的高度8.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
5、)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9.下列大洲中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A.亚洲B.非洲C.南极洲D.欧洲二:综合题10.读“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J海峡是海峡,它是洲与洲的分界线,该海峡东西两侧的国家分别是和(2)图中A国家和C国家均有广阔的林,两国的气候均以气候为主.(3)图中F国家是国,它位于(东﹑西)半球.(4)图中A在C的方向,若由A沿图中直线走到C处,其前进方向是:先往方向,后往方向。11.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纬线上用箭头标明
6、地球自转方向。(2)南极大陆煤炭丰富的事实为地壳运动的“”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3)图中的海洋:①,②,③。(4)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⑦,⑧,⑦附近的半岛是。(5)A点的经纬度是.(6)近年来南极地区上空出现的会给人类环境带来极大危害.(7)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对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目的。年,、等12个国家签定了,我国于年正式加入该条约。(8)关于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洲是地球最南部的陆地B.南极洲是地球被冰雪覆盖的高原C.南极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D.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落成
7、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参考答案知识结构复习指导一:名称纬度位置范围自然资源气候特征居民我国科考站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温降水风北极地区66.5°N90°N三洲一洋煤天然气北极熊寒冷干燥大风因纽特人黄河站南极地区66.5°S90°S三洋一洲煤铁石油天然气企鹅酷寒冰雪高原干燥白色沙漠烈风风库无常住人口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复习指导二:名称建站时间(早或晚)纬度(以66.5°S为界)温度带有或无极昼、极夜半球长城站早﹤66.5°S南温带无南半球西半球中山站晚﹥66.5°S南寒带有南半球东半球六.达标训练1.A2.A3.D4.B5.B6
8、(1)H中山印度(2)120°W66.5°S(3)臭氧层空洞(4)板块构造(或大陆漂移)7(1)白令亚洲北美洲美国俄罗斯(2)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大陆性(3)英国东(4)东南西北西南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特点。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