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doc

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doc

ID:58823903

大小:3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5

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doc_第1页
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doc_第2页
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邵三高速公路南平段上村隧道坍方处理方案技术总结周昌静1黄少文2尹军3糜达4陈峰1(1、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福建福州35000)(2、江西省鹰潭市公路管理局贵溪市公路分局江西贵溪)(3、江西省萍乡市交通局江西萍乡)(4、江西科力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西南昌)摘要:在隧道施工实际过程中针对隧道坍方进行了原因分析,较详细地阐述了坍方处理方案,主要技术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关键词:隧道工程;坍方经过;原因分析;措施与实施步骤0前言  京福高速公路邵(武)三(明)段Ⅱ期上村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平均长度为2565.1m,进出口均位于平曲线内,进口左右

2、洞平曲线半径分别为868.411米和924.841m,出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分别为665m和620m;左洞进口桩号为ZK8+474.8,设计标高为599.85m;出口桩号为ZK11+040,设计标高为660.21m,全长2565.2m,纵坡2.35%。右洞进口桩号为YK8+495,设计标高为600.36m;右洞出口桩号为YK11+060,设计标高为660.56m,全长2565m,纵坡2.35%。本隧道根据钻探揭露及浅层地震资料分析,共有6条构造痕迹,断裂构造带走向以NNE-NE向为主,少量NW向,倾角610-810,为陡倾型,与隧道呈大角度

3、相交,断裂性质有压性,压扭性、张性、张扭性,宽度及影响带0.5m-10m。  隧道沿线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为主,孔隙潜水贮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及强风化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稳定水位一般自地面以下2m-8m,雨季水位藏较浅,水量较大,旱季水位埋藏较深,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贮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主要分布在Ⅲ类围岩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含水量小--中等,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本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与施工。进出口进洞均采用Φ108×6mm有孔钢花管和无孔钢管超前注浆大

4、管棚进洞,环向间距50cm,长20 m和40m,注浆液采用水玻璃(35波美度)和C30水泥液掺适量缓凝剂。浅埋段Ⅱ类围岩采用Φ50mm超前注浆小导管。每根长5.0m,环向间距50cm,纵向间距2.5m,外插角150;采用侧壁导坑开挖,U25型钢支护,打设Φ25中空注浆锚杆,喷C20钢纤维混凝土。二衬采用C25钢筋防水混凝土。浅埋段Ⅲ类围岩采用Φ25中空超前注浆锚杆,每根长5.0m,环向间距80cm,纵向间距3.2m,外插角200,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格栅拱架支护,打设Φ22砂浆锚杆、喷射C20钢纤维混凝土,二衬采用C25钢筋防水混凝土。深

5、埋Ⅲ类围岩开挖方法同浅埋Ⅲ类围岩,仅采用格栅拱架支护、打设Φ22砂浆锚杆、喷射C20钢纤维混凝土,二衬采用C25素防水混凝土。Ⅳ、Ⅴ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开挖,Ⅳ类围岩初支采用打设Φ22砂浆锚杆和拱部挂网、喷射C20普通混凝土,二衬采用C25素防水混凝土;Ⅴ类围岩初支采用喷射C20素混凝土,二衬采用素防水混凝土。1塌方经过  2003年11月12日9时,在完成隧道出口左洞YK10+863.5~YK10+865段支护后,当掘进至YK10+863(F13断裂带埋深32m)断面处,在施工队打设超前锚杆孔时,随着钻杆的抽出,一股地下水从孔内涌

6、出,掌子面处围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变软,地下水冲掉掌子面处较软围岩(泥砂土),导致该拱部发生塌方,高度约为1.0m,宽3.5m,施工队马上组织人员对坍塌面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用钢管支撑,并立即上报监理与业主。由于地下水太大,围岩遇水软化,无自稳能力,喷射混凝土大部分喷不住,随喷随坍,下午1时许,拱部再次发生坍塌,两榀已立好的格栅拱架被砸坏,坍塌持续地进行着,下午约2点半,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现场人员来出事点察看,决定用砂袋围堵,打设注浆小导管。  11月24日,施工人员开始清理塌碴并将被埋开挖台车拉出,并对靠近坍方段已支护的格栅拱

7、架进行支撑加固以防危及已支护的格栅拱架,加固方法为安装U25型钢支撑并打设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将格栅拱架与U25型支撑牢牢联结在一起。  11月27日-28日由于连续下雨,加上地下裂隙水大,注浆效果不好,29日晚上YK10+863处地表突然发生塌陷,直径约为3.0m,深7.0m,呈圆柱形。详见图1。  2坍方原因1、隧道经过的路段为不良地质(F13断层)是诱发第一次坍方的主要原因。2、设计虽表明断层带位置,但设计仍按深埋Ⅲ类围岩进行初支,支护太弱,对于此段遇水即软的泥砂夹层断裂带估计不足,没有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进行支护开挖设计。  3、地

8、下裂隙水量大,注浆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4、第一次塌方发生后,施工队在对塌体处理尚未达到预期的固结效果的情况下,对塌体的清理导致了塌方体的继续发展与扩大。3坍方处理主要技术措施与实施步骤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