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804068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27
《朱子读书法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子读书法笔记望天案:这是我06年1月读朱子语类卷十、卷十一时做的笔记。分条目抄了二十页,用双面胶粘于墙上,有余时则讽诵,虽驽钝难入学,然于读书方法上却颇有裨益。若今日重作笔记,不应如此分条目,然事务纷纷,奔忙不暇,遂不重作亦不修改。敬:谨案:回想自己观书,何曾敬。心不知在何处,纵然也在观书,只是木然。何曾“心贴在书册上”、“湛然凝心”。初学于敬不能无间断,只是才觉间断,便提起此心。只是觉处,便是接续。某要得人只就读书上体认义理。日间常读书,则此心不走作;或只去事物中羇,则此心易得汨没。知得如此,便就读书
2、上体认义理,便可唤转来。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得,如何记得书!”遂闭门静坐,不读书百余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一览无遗。读书有个法,只是刷刮净了那心后去看。若不晓得,又且放下;待他意思好时,又将来看。而今却说要虚心,心如何解虚得。而今正要将心在那上面。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
3、有何事,方见得一段道理出。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如何却说个“仁在其中”?盖自家能常常存得此心,莫教走作,则理自然在其中。今人却一边去看文字,一边去思量外事,只是枉费了工夫。不如放下了文字,待打叠教意思静了,却去看。学者观书多走作者,亦恐是根本上功夫未齐整,只是以纷扰杂乱心去看,不曾以湛然凝定心去看。不若先涵养本原,且将已熟底义理玩味,待其浃洽,然后去看书,便自知。只是如此。老苏自述其学为文处有云:“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此是
4、他于学文上功夫有见处,可取以喻今日读书,其功夫亦合如此。又曰:“看得一两段,却且放心胸宽闲,不可贪多。”又曰:“陆子静尝有旁人读书之说,亦可且如此。”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须如人受词讼,听其说尽,然后方可决断。观书,须静着心,宽着意思,沈潜反覆,将久自会晓得去。放宽心,以他说看他说。以物观物,无以己观物。不必想像计获:谨案:吾观书有二极端,太不求效或责效太急,却不能中道而行。责效太急,一在于未能客观审视,而在于贪心
5、,三在于不精一。精一而能心虚,虚心则能从容面对安排。读书看义理,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底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今且放置闲事,不要闲思量。只专心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读书,放宽着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读书,须是知贯通处,东边西边,都触着这关捩子,方得。只认下着头去做,莫要思前算后,自有至处。而今说已前不曾做得,又怕迟晚,又怕做不及,又怕那个难,又怕性格迟钝,又怕记不起,都是闲说。只认下着头去做,莫问迟速,少间自有
6、至处。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补填。莫要瞻前顾后,思量东西,少间担阁一生,不知年岁之老!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专注:谨案:吾观书,正是东看西看,物不扰我而我自寻扰。何来“只知有此书”、“作相别计”。对于阅读计划,亦是不专一。购书尤不专一,贪。一贪杂,二贪多、全,三贪便宜。学者只知观书,都不知有四边,方始有味。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读书须是专一。读这一句,且理会这一句;读这一章,且理会这一章。须是见得此一章彻了,方可看别
7、章,未要思量别章别句。只是平心定气在这边看,亦不可用心思索太过,少间却损了精神。凡读书,且从一条正路直去。四面虽有好看处,不妨一看,然非是要紧。又尝见龚实之轿中只着一册文字看,此其专静也。且云:寻常出外,轿中着三四册书,看一册厌,又看一册,此是甚功夫也!谨案:此正说着我病。人做功课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则此心先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看论语,专只看论语;看孟子,专只看孟子。读这一章,更不看后章;读这一句,更不得看后句;这一字理会未得,更不得看下字。如此,则专一而功可成。若所看不一,泛滥无统,虽卒岁穷年
8、,无有透彻之期。某旧时文字,只是守此拙法,以至于今。思之,只有此法,更无他法。圣贤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人做事,须是专一。且如张旭学草书,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若不是他专心致志,如何会悟!”杨志之患读史无记性,须三五遍方记得,而后又忘了。曰:“只是一遍读时,须用功,作相别计,止此更不再读,便记得。有一士人,读周礼疏,读第一板讫,则焚了;读第二板,则又焚了;便作焚舟计。若初且草读一遍,准拟三四遍读,便记不牢。”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