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

ID:58791232

大小:69.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29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2020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②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⑤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

2、心。(吴均《与朱元思书》)⑥__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⑦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⑧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2)将王维的《使至塞上》补写完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3、有怎样的信念就有怎样的人生。聪明的人用清新、淡雅的目光看待人生。那是对生命至高的尊重与__①__(敬慕崇敬)。走出心灵的低谷,远离尘俗的__②__(喧嚣喧腾),人的一生一隅总有芳香吐露,奇花zhàn()放。感悟,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热爱、一种理解、一种发现。热爱人生就必须学会感悟。用淡然的心寻mì()人生的真谛,点点滴滴,让单纯的心在默然中得到净化。开始了就不要停止。背起人生的行náng()与时光一道远行,无论未来如何,记住对自己说:“____________。”(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zhàn()放寻mì()行náng

4、()(2)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第1页共9页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3)根据你的理解,在文章的末尾补上自己想说的话。(2分)(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4分)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__________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__________。全书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4.综合性学习。(12分)学校正在开展

5、“手机悄然影响生活”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一漫画手机】学校组织了一次漫画比赛,要求用漫画的形式表现手机对生活的影响。上面的漫画是一幅获奖作品。请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4分)(2)【活动二他山之石】活动中,大家就校园手机管理问题搜集了大量资料,认为以下两所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请你分别指出其值得借鉴之处。(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①北京某高校在教室门口放收纳袋,要求学生把手机放进收纳袋之后,再到座位上学习。此举已取得一定成效,校园里出现了“不做‘低头族’,专心把书读”的新气象。②浙江某

6、学院开设了“云班课”,在全校范围内覆盖免费WiFi,鼓励学生用手机签到、听课、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大为提高。第2页共9页(3)【活动三愈辩愈明】学校组织了一次“中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赛,正方认为“有必要”,反方认为“没必要”。请你选择立场并简述理由。(不少于两点)(4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2分)柳和折柳赠别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辅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

7、”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乙”。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人衣,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

8、也寓意友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还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