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84494
大小:2.02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0-10-03
《拟行路难――优秀实用 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1.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2.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3.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
2、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4.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5.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拟行路难(其四)南朝·宋鲍照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三、教学难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一、解释题
3、意《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拟,摹仿。阅读诗歌整体感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知人论世: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出身孤门细族,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4、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探讨1、诗眼是什么2、在诵读中理解诗人思想感情变化过程。3、本诗主旨是什么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诗的第五、六句,诗人
5、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感情线索: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钱钟书听得见的音乐真美
6、,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济慈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品诗有如三泡茶,一泡苦若黄连,二泡甜似甘泉,三泡淡若清风古往今来,有很多诗都言愁,言愁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所言之愁又有何不同?请举例说一说。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敢言。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本诗的主旨具体是什么愁?古代诗歌常识——分类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
7、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名称)(格律诗)比较鲍照、李白的《行路难》作业: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你怎么看?知人论世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二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
8、的看法?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