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7609
大小:253.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7-12-14
《药用植物学张浩第九章蕨类植物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本部分主要讨论: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1.石杉科Huperziaceae2.石松科Lycopodiaceae3.卷柏科Selaginellaceae4.木贼科Equisetaceae5.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本部分主要讨论:6.紫箕科Osmundaceae7.海金沙科Lygodiaceae8.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9.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10.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1.槲蕨科Drynariaceae目的要求目的: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熟悉常
2、见药用蕨类植物基本特征;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了解蕨类植物分纲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在高等植物中除苔藓植物外,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在植物内体均具有维管系统,称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是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颈卵器。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输导系统。蕨类植物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生活的植物体,即孢子体和配子体。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类植物,是较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较原始的维管植物。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孢子
3、体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发达,通常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根常为不定根,着生在根状茎上。茎常为根状茎。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如桫椤CyatheaspinulosaWall.exHook.。蕨类植物的茎在进化过程中特化了具有保护作用的毛茸和鳞片。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3)叶幼时大多呈拳曲状。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小型叶较原始,由茎的表皮细胞突出而成,无叶隙和叶柄,仅有一不分支的叶脉;大型叶有叶柄,有叶隙或无,叶脉多分枝,如真蕨类植物。根据功能又分孢子叶和营养叶。孢子叶是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又称能育叶;营养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又称不育叶。有些蕨类植物的孢子叶和营养叶不
4、分,叶的形状也相同,称为同型叶,如石韦、粗茎鳞毛蕨等;也有孢子叶和营养叶的形状和功能完全不相同,称为异型叶,如荚果蕨、紫萁等。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4)孢子囊、孢子囊群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如石松和木贼等。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常生于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集生在一特化的孢子叶上,常常由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为孢子囊群,孢子囊群有圆形、肾形、长圆形、线形等形状。孢子囊细胞壁上有不均匀增厚形成的环带。环带着生的位置有多种形式,如顶生环带(海金沙属)、横行中部环带(芒萁属)、斜行环带(金毛狗脊属)、纵行环带(水龙骨属)等,这些环带
5、对孢子的散布和种类的鉴别有重要作用。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5)孢子多数蕨类产生的孢子大小相同,称孢子同型。孢子有大、小之分,称为孢子异型。产生大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大孢子囊,大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配子体;产生小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小孢子囊,小孢子萌发后形成雄配子体。形态上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肾状的两面型,另一类是三角锥状的四面型。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6)茎内维管系统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茎内维管系统形成的中柱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散状中柱等。原生中柱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管状中柱包括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网状中柱、真中柱和散状中柱是最
6、进化的类型。蕨类植物根状茎上常有叶柄残基,而叶柄中的维管束数目、类型及排列方式的区别,可作为药材的鉴别依据之一。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孢子成熟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绿色叶状体,称原叶体(prothallus),也就是蕨类植物的配子体。配子体结构简单,生活期短,能独立生活,有背腹的分化。腹面生有球形的精子器和瓶状的颈卵器。精卵成熟后,精子由精子器逸出,借水为媒介进入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幼时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去,孢子体进行独立生活。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3.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蕨类植物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
7、生活的植物体:孢子体和配子体。从受精卵萌发到孢子体上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这一阶段称为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其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双倍的(2n)。从单倍体的孢子萌发到精子与卵结合前,这一阶段为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单倍的(n)。在蕨类植物一生中,世代交替明显,其中孢子体世代占很大优势。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4.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在蕨类植物中广泛分布,多具生理活性。最常见的有芹菜素(apigenin)、芫花素(genkwan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牡荆素(vitexin)等。在真蕨类植物中,常见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