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9220
大小:5.01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7-12-14
《经筋疗法治疗关节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筋疗法治疗关节病李志道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将“筋”解释为“肉之力也”,“腱”则为“筋之本”,是附着于骨骼的部分。一般认为,经筋是指西医的肌肉、肌腱系统。肌肉、肌腱是人体容易发病的部位。在《灵枢.经筋》中,每条经筋都记载了诸多病候,这些病候确实是我们目前临床常见的病症。研究经筋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与报道不多,以“经筋疗法治疗关节病”的提法可能是笔者首先提出。现把这方面的学习心得报告如下。前言目录肱骨外上髁炎痛肩关节周围炎习惯性踝扭伤膝关节疼痛一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因多发于肘腕部用
2、力过度的网球运动员而得名,其他一些长期从事手工操作的劳动者也不少见。临床以肱骨外上髁和前臂活动疼痛和压痛为主。处方从曲池至阳溪的连线上取手三里上廉下廉从肱骨外上髁外缘至阳池连线上均匀地选4-5穴肱骨外上髁及其他阿是穴操作平补平泻法。肱骨外上髁处用围刺法或火针点刺法。手三里、上廉、下廉向外斜刺,至肱骨外缘。前臂上的阿是穴可用阻力针法。按语肱骨外上髁为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所结之处。所选之穴均在这两条经筋上。火针点刺肱骨外上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二痛肩关节周围炎这是一种常见病。早期以疼痛并以夜间加重为主;晚期以活动受限为主。处方肩峰区围绕
3、肩关节均匀地刺5针上臂区从曲池到肩峰端的连线上均匀地刺4—5针从肘尖到腋后纹头均匀地刺4—5针肩胛区秉风曲垣天宗及阿是穴操作平补平泻法。按语肩峰部是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筋分布区。肩峰部的5穴正位于其上。此处也是西医学的三角肌所在地,三角肌支配着肩关节的各种运动,最易受伤。因此这5穴必不可少。教材上只用肩髃、肩髎等局部穴是不够的。肩关节周围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后伸与外展功能受限,从中医角度看是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筋受损。上臂的腧穴基本位于这3条经筋上。肩胛部是手阳明经筋、手太阳经筋相重叠之处,天宗、曲垣、秉风等穴虽然属于手太阳经,但是其作用则
4、是调节上述两条经筋。曲垣、秉风的刺法应以斜刺为好,使针尖直达肩胛岗,这样,即安全又可提高疗效。阿是穴可用火针、阻力针法、刺络拔罐法。整体治疗处方外展、后伸疼痛:条口透承山、阳陵泉、合谷。肩峰前面疼痛:三阴交、太渊。均用运动行针法。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三习惯性踝扭伤这是一种常见病。运动员、中老年常见。处方在腓骨的前后各均匀地针刺4穴小腿内侧的筑宾地机操作补虚泻实。按语踝关节的内收与外展是受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阴、足少阴经筋支配的。基本病理是阳缓阴急或是阴缓阳急。阳缓阴急则内翻,阴缓阳急则外翻。临床之中以前者为多见。小腿外侧的足阳明经筋,分布在腓骨的前
5、缘和后缘,在腓骨后缘的经筋正与足少阳的经筋相重叠。与经络的分布有相仿之处,但重叠的位置则不同。前者在小腿的整个外侧,后者足阳明在上,足少阳在下。虽然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有丘墟穴治疗踝扭伤的记载,但是笔者不同意扭伤之后红肿阶段再用局部穴的观点。红肿阶段可用巨刺法。整体治疗:一般不用。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阴足少阴四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骨性的,有的是骨关节周围组织性的,有的是免疫性的。针灸治疗膝关节疼痛,除了按病因、病机选穴外,在大腿上选穴,应该是必选的方法之一。处方大腿前面共9穴。前正中线上共3穴将髌骨底上缘中点至髂前上棘的连线分成四份,分别
6、在髌骨底上缘的上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处;前正中线的左右旁开二寸处各3穴,分别比前正中线上的穴下1寸大腿后面从腘横纹至臀横纹分成四份,共9穴。分别在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上。各穴都在腘横纹的上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处局部犊鼻阿是穴大腿前面疼痛加冲门大腿后面疼痛加环跳操作方法用3寸毫针,与皮肤呈60度角针刺2.5寸。用捻转方法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留针20分钟。冲门、环跳用飞经走气法。冲门使针感直达髌骨下缘;环跳使针感直达足部。按语就解剖学的部分内容而言,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是基本一样的。都是以骨骼为支架,以肌肉的收缩产生力量,使关节的不同
7、方向运转而产生运动。由于经筋的病变,而使关节的运动轨迹产生改变而导致关节疼痛。反之,关节有病,由于疼痛的自身保护作用,也使经筋的正常收缩受到影响。因此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关节疼痛,都可以用以上方法治疗。膝关节分布着足三阳、足三阴的经筋。上述腧穴基本位于这6条经筋上。在,《灵枢.经筋》篇中,对于经筋病的治疗,强调的是“以痛为腧”,即在疼痛处针刺。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扩大,不仅仅局限在疼痛处,而是在整个经筋上施治。在多种针灸学的书籍中,对于膝关节疼痛的治疗,都是局限在膝关节附近选穴,这种方法的疗效不如本法好。中医对于经筋病的认识,阳缓则阴急,阴缓则阳急。缓的属
8、虚,当补;急的属实,当泻。如何补泻呢?我发现了遗留针感现象,并创造了遗留针感法。可参。在《灵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