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生物电-修改8

循环-生物电-修改8

ID:5869215

大小:5.00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7-12-14

循环-生物电-修改8_第1页
循环-生物电-修改8_第2页
循环-生物电-修改8_第3页
循环-生物电-修改8_第4页
循环-生物电-修改8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环-生物电-修改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分类自律细胞心室肌细胞心房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希氏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工作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的基本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工作心肌细胞自律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与心肌细胞细胞动作电位比较零电位阈电位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主要离子流示意图+200-20-40-60-80-100膜电位(mV)+++++---------++++++-----+++++++++-----K+K+K+K+Na+Na+K+Ca2+02341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0期:刺激↓

2、Na+少量内流↓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Na+大量内流↓Na+平衡电位(0期)+200-20-40-60-80-100膜电位(mv)+++++---------++++++----+++++++++-----Na+02341阈电位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1期:快Na+通道失活+激活Ito通道↓K+一过性外流↓快速复极化(1期)+200-20-40-60-80-100膜电位(mv)+++++---------++++++----+++++++++-----K+Na+02341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2期

3、:O期去极达-40mV时已激活慢Ca2+通道+激活IK通道↓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缓慢复极化(2期=平台期)+200-20-40-60-80-100+++++---------++++++----+++++++++---K+Na+K+Ca2+02341膜电位(mv)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3期:慢Ca2+通道失活+IK通道通透性↑↓K+快速外流↓快速复极化至RP水平(3期)+200-20-40-60-80-100+++++---------++++++----+++++++++-----K+

4、K+Na+K+Ca2+02341膜电位(mv)4期:因膜内[Na+]和[Ca2+]升高,而膜外[K+]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Na+和Ca2+,泵入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Na++200-20-40-60-80-100+++++---------++++++-----+++++++++-----K+K+K+K+Na+K+Ca2+02341膜电位(mv)AP各期的特点及形成机制0期:去极化期,-90mv→+30mv,Na+快速内流,历时1-2ms1期:快速复极初期,+30mv→0mv,K+

5、外流,历时10ms;2期:“平台期”,维持在0mv,Ca2+内流、K+外流,历时100-150ms。是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的主要特征;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K+外流,历时100-150ms;4期:离子泵运转,恢复静息状态时的离子分布。心室肌一次兴奋完成。(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窦房结细胞AP形成机制最大复极电位:-70mv动作电位分期及形成机制:去极化:0期:-70mv→0mv,慢Ca2+通道开放,历时7ms复极化:无明显1期和2期3期:0mv→-70mv,K+通道开放,4期:-

6、70mv处自动缓慢除极化(1)0期由Ca2+缓慢内流引起;(2)3期由K+外流引起;(3)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由K+外流逐渐减少,Na+内流逐渐增加引起。3.窦房结细胞AP的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AP的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40mv;②最大除极幅度0mv,无反极化现象;③0期幅度小,升支平缓,但时程长(7ms);④无明显的1期和2期;⑤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4期自动除极是产生自律性的基础。0期除极:Na+内流3期复极化:K+外流4期自动除极化期:If电流起搏电流:Na+特点:4期复极达最大值时,可出现I

7、f电流;自动除极达阈电位后,产生动作电位。2.浦肯野细胞快反应AP慢反应AP①AP波形分5个期:①AP波形分3个期:0、1、2、3、4期0、3、4期②电位幅度高②电位幅度低③0期去极速度快③0期去极速度慢④0期主要与Na+内流有关④0期主要与Ca2+内流有关⑤具有快、慢通道⑤只有慢通道(以快通道为主)⑥RP大:-85mv~-90mv⑥RP小:-70mv⑦Rp稳定(普通心肌细胞)⑦Rp不稳定(自律细胞)不稳定(自律细胞)⑧通道阻断剂:河豚毒⑧通道阻断剂:Mn2+、异搏定快、慢反应心肌细胞AP的特征比较二.心肌的生理特

8、性(一)兴奋性(二)自律性(三)传导性(四)收缩性⑴有效不应期(ERP):从0期~3期-60mv水平,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能引起再次兴奋。Na+道失活。此期兴奋性暂时丧失。⑵相对不应期(RRP):-60mv~-80mv,阈上刺激。Na+道在逐渐复活。此期兴奋性低于正常。1.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一)兴奋性⑶超常期(SNP):从-8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